变态反应 用铜中制成抗原,以其稀释液注射干被检猪耳部皮内。经5分钟,皮肤上出现红至 深红色的丘疹时,即可判为阳性。 剖检发病初期,呈现肺炎病变,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呈暗红色,肺内有大量猪蛔虫幼 虫。成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粘卡他性炎症。肠破裂时伴发腹膜炎和腹腔内出血。 总之,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死原因,必须根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 以及有否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g,最大量不得招过7g,以免中毒。可将敌百虫溶于水中, 均匀地混于饲料内让猪采食,必要时隔两周再给药一次。对大群猪治疗时,应防止个别猪因吃得过 多而中毒。对怀孕母猪应慎用,以防流产。 (2)左咪唑:剂量为7.5~8g/kg,一次内服或肌肉注射。 (3)驱蛔灵(哌嗪化合物):剂量为200g/kg,混入饲料内,一次喂给。 (4)噻嘧啶:剂量为20 ~40g/kg,混入饲料内一次口服,对成虫及幼虫均有效。 (5)噻苯唑:剂量为100~150mg/kg,混饲料内口服。 (6)甲苯唑:剂量为10~20g/kg,混饲料内喂服 防 对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消灭带虫猪,及时清理粪便,讲求环境卫生和防止仔猪感染 1.预防性定期服虫 在流行地区,猪场每年春秋两季讲行两次全面驱虫。对2一6月龄的 仔猪,在断奶后驱虫1一2次,以后每隔1.5一2个月再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这样可以减少仔猪体内 的载虫量和降低外界环境的虫卵污染率,从而逐光控制仔猪烟虫病的发生 2.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尽量做好猪场各项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诚少感染: 增强猪的免疫力,供给猪只以宫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物质的饲料,这样可以戚少他们拱土和饮食 污水的习惯:饮水要新鲜清洁,避免猪粪污染。 3.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卫生 猪舍应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猪圈内要 勤打扫,勤冲洗,勤换垫草,以减少虫卵污染。定期消毒。运动场面应保持平整,排水良好。 4.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出圈后,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5.控制引入病猪 入猪只时,应先隔离词养,进行1一2次驱虫后再并群词养 犊弓首蛔虫病(Toxocariasis in calves) 犊弓首蛔虫病是由弓首科(Toxocaridae)的牛弓首蛔虫(Toxocara vitulorum)寄生于4~ 5月龄的犊牛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可引起肠炎、下痢和消瘦,严重感染者可导致死亡。本病 分布较广,多见于我国南方各省的犊牛,特别是水牛感染普遍而严重,对发展养牛业危害甚大。 犊弓首蛔虫外形与猪蛔虫相似,虫体黄白色,体表光滑,表皮半透明,为两端较尖细的圆柱状 大型虫体。头端具三片唇。食道呈圆柱形,后端有一个小胃与肠管相接。雄虫长11~26cm,尾部向 腹面弯曲,有3~5对肛后乳突,有许多肛前乳突。有一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14~30cm,尾端 直。生殖孔开口于虫体前部1/8~1/6处。虫卵近于球形,大小为70~80×60~66μm,壳厚,淡黄 色,外层呈蜂窝状,胚胎为单细胞期。 活 读弓首姐虫的发育与其它蛔虫一样,幼虫要经过体内多行阶段。雌虫在小肠内产卵,卵随宿主 的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温度(27℃)和湿度下,经7~9天发育为幼虫,再经13~15天,在卵 壳内讲行一次赠化,变为第二期幼虫,即感染性虫卵。母牛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电在小肠内兔 出,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肺、肾等器官组织,进行第二次蜕化,变为第三期幼虫,并停留在那些 变态反应 用蛔虫制成抗原,以其稀释液注射于被检猪耳部皮内。经5分钟,皮肤上出现红至 深红色的丘疹时,即可判为阳性。 剖检 发病初期,呈现肺炎病变,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呈暗红色,肺内有大量猪蛔虫幼 虫。成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粘卡他性炎症。肠破裂时伴发腹膜炎和腹腔内出血。 总之,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死原因,必须根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 以及有否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治 疗 (1)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 g,最大量不得超过7 g,以免中毒。可将敌百虫溶于水中, 均匀地混于饲料内让猪采食,必要时隔两周再给药一次。对大群猪治疗时,应防止个别猪因吃得过 多而中毒。对怀孕母猪应慎用,以防流产。 (2)左咪唑:剂量为7.5~8 mg/kg ,一次内服或肌肉注射。 (3)驱蛔灵(哌嗪化合物):剂量为200 mg/kg ,混入饲料内,一次喂给。 (4)噻嘧啶:剂量为20 ~40 mg/kg ,混入饲料内一次口服,对成虫及幼虫均有效。 (5)噻苯唑:剂量为100~150 mg/kg ,混饲料内口服。 (6)甲苯唑:剂量为10~20 mg/kg ,混饲料内喂服。 预 防 对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消灭带虫猪,及时清理粪便,讲求环境卫生和防止仔猪感染。 1.预防性定期驱虫 在流行地区,猪场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次全面驱虫。对2~6月龄的 仔猪,在断奶后驱虫1~2次,以后每隔1.5~2个月再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这样可以减少仔猪体内 的载虫量和降低外界环境的虫卵污染率,从而逐步控制仔猪蛔虫病的发生。 2.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尽量做好猪场各项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减少感染; 增强猪的免疫力,供给猪只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这样可以减少他们拱土和饮食 污水的习惯;饮水要新鲜清洁,避免猪粪污染。 3.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卫生 猪舍应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猪圈内要 勤打扫,勤冲洗,勤换垫草,以减少虫卵污染。定期消毒。运动场面应保持平整,排水良好。 4.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出圈后,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5.控制引入病猪 引入猪只时,应先隔离饲养,进行1~2次驱虫后再并群饲养。 犊 弓 首 蛔 虫 病 (Toxocariasis in calves) 犊弓首蛔虫病是由弓首科(Toxocaridae)的牛弓首蛔虫(Toxocara vitulorum)寄生于4~ 5月龄的犊牛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可引起肠炎、下痢和消瘦,严重感染者可导致死亡。本病 分布较广,多见于我国南方各省的犊牛,特别是水牛感染普遍而严重,对发展养牛业危害甚大。 病 原 犊弓首蛔虫外形与猪蛔虫相似,虫体黄白色,体表光滑,表皮半透明,为两端较尖细的圆柱状 大型虫体。头端具三片唇。食道呈圆柱形,后端有一个小胃与肠管相接。雄虫长11~26 cm,尾部向 腹面弯曲,有3~5对肛后乳突,有许多肛前乳突。有一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14~30 cm,尾端 直。生殖孔开口于虫体前部1/8~1/6处。虫卵近于球形,大小为70~80×60~66μm,壳厚,淡黄 色,外层呈蜂窝状,胚胎为单细胞期。 生 活 史 犊弓首蛔虫的发育与其它蛔虫一样,幼虫要经过体内移行阶段。雌虫在小肠内产卵,卵随宿主 的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温度(27 ℃)和湿度下,经7~9天发育为幼虫,再经13~15天,在卵 壳内进行一次蜕化,变为第二期幼虫,即感染性虫卵。母牛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 出,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肺、肾等器官组织,进行第二次蜕化,变为第三期幼虫,并停留在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