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公元前400年《墨经》:光的几何性质记录 公元前300-400年欧几里德:光的直线传播 第 开普勒(德):光照、光疏密性质、全反射 1621年斯涅尔(荷):折射定律 9.1 1655年格拉马蒂(意):衍射、薄膜干涉现象 牛顿:总结提出光的粒子说 惠更斯(荷):同期提出光的波动学说。(以太介质) 1801年托马斯杨(英):杨氏双缝干涉 节光的加 1808年马吕斯(法):光的偏振(光是横波) 1811年布儒斯特(英):双轴晶体 1818年菲涅尔(法):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同期洛埃:洛埃镜实验半波损失 →>为波动说奠定基础。 184962年菲索和傅科(法)光速测量:>证实波动说 1872年迈克尔逊和莫雷(美):以太寻找实验 1872年麦克斯韦:建立 Maxwel方程,光速,光是电磁波 1886年赫兹(德):证实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光的量子学说一>光的粒子性 相对论一>光速「 光的波粒二象性2021/2/10 3 第 9.1 节 光 的 叠 加 公元前400年 《墨经》: 光的几何性质记录 公元前300~400年 欧几里德: 光的直线传播 开普勒(德):光照、光疏密性质、全反射 1621年 斯涅尔(荷):折射定律 1655年 格拉马蒂(意):衍射、薄膜干涉现象 牛顿:总结提出光的粒子说 惠更斯(荷):同期提出光的波动学说。(以太介质) 1801年 托马斯.杨(英):杨氏双缝干涉 1808年 马吕斯(法):光的偏振(光是横波) 1811年 布儒斯特(英):双轴晶体 1818年 菲涅尔(法):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同期 洛埃:洛埃镜实验 半波损失 —> 为波动说奠定基础。 1849—62年 菲索和傅科(法)光速测量:—>证实波动说 1872年 迈克尔逊和莫雷(美):以太寻找实验 1872年 麦克斯韦:建立Maxwell方程,光速,光是电磁波 1886年 赫兹(德):证实电磁波 1905年 爱因斯坦:光的量子学说 —> 光的粒子性 相对论—>光速 光的波粒二象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