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等:高硅钢近柱状晶初始组织的形变、再结晶行为及磁性能 *925 极图显示,此时织构很弱,这与传统高硅钢的{111}织 图8(e)和()给出0.23mm板退火后的取向成像 构演变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四. 数据.此时样品内部接近{111}取向的晶粒所占比例 图8(c)和(d)给出0.27mm板退火后的取向成像 较大,但并非是{111}晶粒的数目多,而是出现个别 数据.可见晶粒尺寸仍然不均匀,{111}晶粒较少,织构 {111}晶粒显著长大的现象.这表明冷轧形变量增大, 较弱,极图则更好地显示稍接近高斯取向晶粒贡献较 有利于{111}形变织构和{111}再结晶织构.同时,在 大.长大的主要也是与立方取向及其形变转动取向有 此较大压下率冷轧退火后,{100}晶粒较少且不占 关的晶粒,这是初始柱状晶非{111}取向作用的结果 优势. (100 RD a 90s (d) (1001 RD 1001 RD TD 500um 90 一1101<001>- 1001<001> -00j<011> -111]<110> 1101<112> -100<021> 一112<110>- -111112> 图8各厚度最终退火板侧面组织及织构(取向分布函数图密度水平:1,2,4,8,10).(a)0.3mm最终退火板取向成像图:(b)图(a)对应 的中2=45°截面取向分布函数图及{100}极图:()0.27mm最终退火板取向成像图:(d)图(c)对应的中2=45截面向分布函数图及{100} 极图;()0.23mm最终退火板取向成像图:()图(c)对应的中2=45截面向分布函数图及{100}极图 Fig.8 Microstructures and textures of the lateral plane of samples with various thicknesses after final annealing (ODF intensity level:1,2,4,8, 10).(a)orientation image map of 0.3 mm final sheet:(b)ODF at=45 section and (100}pole figure of (a):(c)orientation image map of 0.27 mm final sheet:(d)ODF at=45 section and (100)pole figure of (c):(e)orientation image map of 0.23 mm final sheet:(f)ODF at 45 section and (10}pole figure of (e) 2.6冷轧退火板的磁性能 接近{001}的晶粒:而磁感应强度仍低于{210} 由于利用柱状晶{100}织构是为提高无取向硅 001)织构样品是因本样品因初始织构不够强的缘 钢的磁性能,因此本实验将三个厚度的样品的最终 故,即小铸锭内柱状晶不够典型,继续提高初始组织 退火板线切割成50mm×50mm,使用NIM2000E磁 柱状晶锋锐度是进一步工作的目标.另外,样品轧向 性能测量仪在50Hz频率下对各样品的轧向和横向 和横向的磁感应强度值相对偏差很小,适合作无取 磁性能进行测量,以同时考察磁性能各向异性程度, 向高硅钢.但样品的铁损值还较高,原因是晶粒尺寸 数据见表2,其中RD代表轧向,TD代表横向.由表2 不均匀、不够大或表面质量不够高:铁损值的各向异 可见,在取消热轧前的以均匀化组织和弱化织构为 性较大可能与一些晶粒是长条形或织构所致.还应 目的的锻造工艺情况下,成品板轧向磁感应强度值 注意的是:虽然图8给出的电子背散射衍射数据显 虽稍低于文献中报导的{100〈021)及{210}〈001〉 示压下量增大,织构不利:但性能数据却显示,压下 型织构轧向的水平3,但磁感应强度高于化学气 量增大,磁感应强度值在提高.原因可能是电子背散 相沉积法制得的无取向高硅钢.磁感应强度值较高 射衍射数据统计性不够,也可能是磁性能还受其他 是因样品中的{111}织构相对较弱,同时存在一定量 因素的影响.刘 璐等: 高硅钢近柱状晶初始组织的形变、再结晶行为及磁性能 极图显示,此时织构很弱,这与传统高硅钢的{ 111} 织 构演变规律存在显著差异[11]. 图 8( c) 和( d) 给出 0. 27 mm 板退火后的取向成像 数据. 可见晶粒尺寸仍然不均匀,{ 111} 晶粒较少,织构 较弱,极图则更好地显示稍接近高斯取向晶粒贡献较 大. 长大的主要也是与立方取向及其形变转动取向有 关的晶粒,这是初始柱状晶非{ 111} 取向作用的结果. 图 8( e) 和( f) 给出 0. 23 mm 板退火后的取向成像 数据. 此时样品内部接近{ 111} 取向的晶粒所占比例 较大,但并非是{ 111} 晶粒的数目多,而是出现个别 { 111} 晶粒显著长大的现象. 这表明冷轧形变量增大, 有利于{ 111} 形变织构和{ 111} 再结晶织构. 同时,在 此较大压下率冷轧退火后,{ 100 } 晶粒 较 少 且 不 占 优势. 图 8 各厚度最终退火板侧面组织及织构( 取向分布函数图密度水平: 1,2,4,8,10) . ( a) 0. 3 mm 最终退火板取向成像图; ( b) 图( a) 对应 的 2 = 45°截面取向分布函数图及{ 100} 极图; ( c) 0. 27 mm 最终退火板取向成像图; ( d) 图( c) 对应的 2 = 45°截面向分布函数图及{ 100} 极图; ( e) 0. 23 mm 最终退火板取向成像图; ( f) 图( e) 对应的 2 = 45°截面向分布函数图及{ 100} 极图 Fig. 8 Microstructures and textures of the lateral plane of samples with various thicknesses after final annealing ( ODF intensity level: 1,2,4,8, 10) . ( a) orientation image map of 0. 3 mm final sheet; ( b) ODF at 2 = 45° section and { 100} pole figure of ( a) ; ( c) orientation image map of 0. 27 mm final sheet; ( d) ODF at 2 = 45° section and { 100} pole figure of ( c) ; ( e) orientation image map of 0. 23 mm final sheet; ( f) ODF at 2 = 45° section and { 100} pole figure of ( e) 2. 6 冷轧退火板的磁性能 由于利用柱状晶{ 100 } 织构是为提高无取向硅 钢的磁性能,因此本实验将三个厚度的样品的最终 退火板线切割成 50 mm × 50 mm,使用 NIM-2000E 磁 性能测量仪在 50 Hz 频率下对各样品的轧向和横向 磁性能进行测量,以同时考察磁性能各向异性程度, 数据见表 2,其中 RD 代表轧向,TD 代表横向. 由表 2 可见,在取消热轧前的以均匀化组织和弱化织构为 目的的锻造工艺情况下,成品板轧向磁感应强度值 虽稍低于文献中报导的{ 100} 〈021〉及{ 210} 〈001〉 型织构轧向的水平[1,3--4],但磁感应强度高于化学气 相沉积法制得的无取向高硅钢. 磁感应强度值较高 是因样品中的{ 111} 织构相对较弱,同时存在一定量 接近{ 001 } 的 晶 粒; 而磁感应强度仍低于 { 210 } 〈001〉织构样品是因本样品因初始织构不够强的缘 故,即小铸锭内柱状晶不够典型,继续提高初始组织 柱状晶锋锐度是进一步工作的目标. 另外,样品轧向 和横向的磁感应强度值相对偏差很小,适合作无取 向高硅钢. 但样品的铁损值还较高,原因是晶粒尺寸 不均匀、不够大或表面质量不够高; 铁损值的各向异 性较大可能与一些晶粒是长条形或织构所致. 还应 注意的是: 虽然图 8 给出的电子背散射衍射数据显 示压下量增大,织构不利; 但性能数据却显示,压下 量增大,磁感应强度值在提高. 原因可能是电子背散 射衍射数据统计性不够,也可能是磁性能还受其他 因素的影响. · 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