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λ1一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发挥其极限强度的比例,也称为桩体极限强度发挥度: 2一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士发挥其极限强度的比例,也称为桩间士极限强度发挥度 m-复合地基置换率,m=,其中心为桩体面积,A为对应的加固面积 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体极限承载力可采用类似摩擦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其 表达式为 ∑/L1+R (4.1.5-2) 式中∫一桩周摩阻力极限值; Sn一桩身周边长度 A一桩身截面面积 R一桩端土极限承载力 L一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对柔性桩,桩长大于临界桩长时,计算桩 长应取临界桩长值。 按式(4.1.5-2)计算桩体极限承载力外,尚需计算桩身材料强度允许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即 Pof =q (4.1.5-3) 式中q一桩体极限抗压强度 由式(4.1.5-2)和式(4.1.5-3)计算所得的二者中取较小值为桩的极限承载力。 2、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在地基中铺设各种加筋材料,如土工织物、土工格栅等形成的复合地 基。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与加筋体长度、强度,加筋层数,以及加筋体与土体间的粘聚力和摩擦系数等因素 有关。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破坏可具有多种形式,影响因素也很多(龚晓南,1992)。到目前为止,许 多问题尚未完全搞清楚,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尚不成熟。这里只介绍 Florkiewicz(1990)承 载力公式,供借鉴。 图4.1.5-1表示一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上的条形基础。刚性条形基础宽度为B,下卧厚度为=0的加 筋复合土层,其视粘聚力为cr,内摩擦角为φ。,复合土层下的天然土层粘聚力为c,内摩擦角为φ。 Florkiewicz认为基础的极限荷载q/B是无加筋体(cr=0)的双层土体系的常规承载力q0B和由加筋引起的 承载力提高值AqrB之和,即 q=qo Aqr 复合地基中各点的视粘聚力c值取决于所考虑的方向,其表达式( Schlosser和Long,1974)为 sin 8 cos(8-Po) (4.1.5-6) cos p 式中8一考虑的方向与加筋体方向的倾斜角:6 1 一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发挥其极限强度的比例,也称为桩体极限强度发挥度; 2 一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发挥其极限强度的比例,也称为桩间土极限强度发挥度; m 一复合地基置换率, A A m p = ,其中Ap为桩体面积,A为对应的加固面积。 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体极限承载力可采用类似摩擦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其 表达式为 =  fS L + R A p a i p 1 pf (4.1.5-2) 式中 f 一桩周摩阻力极限值; Sa 一桩身周边长度; Ap 一桩身截面面积; R 一桩端土极限承载力; Li 一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对柔性桩,桩长大于临界桩长时,计算桩 长应取临界桩长值。 按式(4.1.5-2)计算桩体极限承载力外,尚需计算桩身材料强度允许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即 ppf = q (4.1.5-3) 式中 q 一桩体极限抗压强度。 由式(4.1.5-2)和式(4.1.5-3)计算所得的二者中取较小值为桩的极限承载力。 2、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在地基中铺设各种加筋材料,如土工织物、土工格栅等形成的复合地 基。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与加筋体长度、强度,加筋层数,以及加筋体与土体间的粘聚力和摩擦系数等因素 有关。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破坏可具有多种形式,影响因素也很多(龚晓南,1992)。到目前为止,许 多问题尚未完全搞清楚,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尚不成熟。这里只介绍Florkiewicz(1990)承 载力公式,供借鉴。 图4.1.5-1表示一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上的条形基础。刚性条形基础宽度为 B ,下卧厚度为 z0 的加 筋复合土层,其视粘聚力为 cr ,内摩擦角为  0 ,复合土层下的天然土层粘聚力为 c ,内摩擦角为  。 Florkiewicz认为基础的极限荷载 q f B 是无加筋体( cr =0)的双层土体系的常规承载力 q0B 和由加筋引起的 承载力提高值 q f B 之和,即 q f = q0 + q f (4.1.5-5) 复合地基中各点的视粘聚力 cr 值取决于所考虑的方向,其表达式(Schlosser和Long,1974)为 0 0 0 cos sin cos( )      − Cr = (4.1.5-6) 式中 δ一考虑的方向与加筋体方向的倾斜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