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发布时间:2015-10-19浏览次数:237 秦健益14300180082 摘要:从甲午战争失败到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离不开诸多仁人志士 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种种努力,离不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觉醒,更离不开我们整 体国民性的改善和国民精神的重塑。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统一 战线的建立。这些种种,让中国从一个腐败颓废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最终变为了 个独立与民主的社会。我们要铭记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的今天所做的一切,更要 继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关键词:统一战线;仁人志士;民族精神;国民性 战争是对国家精神和意志的最高考验,它作为外交中的终极手段也是对战争双 方综合国力的比拼。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是中国与同一个对手,在不同的时间进 行的两次对决。第一次甲午战争,日本胜了,晚清中国被打倒在地,又是割让国 土,又是巨额赔欯;第二次抗战,中囯绝地反击,日本缴械投降。通过对比这两场 战争,我们更能得到中国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民精 神和国家意志的变化。但我们又不禁疑惑,是什么让中华民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并得以打破国运日衰的局面,渐渐开启复兴之路? 甲午战争因何而败 这里我们仅分析我们这一方面的原因。首先,清政府的腐败、战争意志的薄弱 以及国民精神的颓废。统治阶级精神上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 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不敢主动出击,全力迎击。都只想着怎样保全自 己已有的和夺取更多的利益。1901年光绪在诏书中曾说:“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 天下者在一利字”。这个“私”字和“利”字的含义就是腐败。政府和军事指挥者 各怀私心,官兵私心一生,于是军心瓦解,一败涂地。慈禧太后在国难当头时还大 兴土木。大量挪用海军经费,甚至采用卖官的办法。军官也对士兵的粮饷层层扣克 购置军火的费用大半被经手人和外国军火商串通吞没;枪炮口径不一,往往找不到适 用的子弹。战场上一些将领拥兵自重不顾大局和民族利益。少有官兵想着国家的命 运和前途。还有个别官员把甲午战争看成是李鸿章与日本人之间的战争,俨然“坐 山观虎斗” 统治阶级的颓废腐败也带来了民风的败坏和社会的整体堕落。回溯历史,鸦片 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的50余年间,中国与西方列强交战数次,结果绝大多数以失败而 告终。当时,虽有朝廷大员叹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对广大民众而言,却多 以事不关己的心态泰然视之,“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 军队几乎没有堂堂正正地与日军打过一场恶战,每战均有逃跑的怕死鬼。这决不是偶 然的,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实质就是国家意志软弱、国民精神颓废 的表现。 其次,中方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 歧,相互掣肘,并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员不相信中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发布时间: 2015-10-19 浏览次数: 237 秦健益 14300180082 摘 要:从甲午战争失败到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离不开诸多仁人志士 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种种努力,离不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觉醒,更离不开我们整 体国民性的改善和国民精神的重塑。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统一 战线的建立。这些种种,让中国从一个腐败颓废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最终变为了 一个独立与民主的社会。我们要铭记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的今天所做的一切,更要 继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关键词:统一战线;仁人志士;民族精神;国民性 战争是对国家精神和意志的最高考验,它作为外交中的终极手段也是对战争双 方综合国力的比拼。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是中国与同一个对手,在不同的时间进 行的两次对决。第一次甲午战争,日本胜了,晚清中国被打倒在地,又是割让国 土,又是巨额赔款;第二次抗战,中国绝地反击,日本缴械投降。通过对比这两场 战争,我们更能得到中国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民精 神和国家意志的变化。但我们又不禁疑惑,是什么让中华民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并得以打破国运日衰的局面,渐渐开启复兴之路? 甲午战争因何而败 这里我们仅分析我们这一方面的原因。首先,清政府的腐败、战争意志的薄弱 以及国民精神的颓废。统治阶级精神上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 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不敢主动出击,全力迎击。都只想着怎样保全自 己已有的和夺取更多的利益。1901年光绪在诏书中曾说:“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 天下者在一利字”。这个“私”字和“利”字的含义就是腐败。政府和军事指挥者 各怀私心,官兵私心一生,于是军心瓦解,一败涂地。慈禧太后在国难当头时还大 兴土木。大量挪用海军经费,甚至采用卖官的办法。军官也对士兵的粮饷层层扣克; 购置军火的费用大半被经手人和外国军火商串通吞没;枪炮口径不一,往往找不到适 用的子弹。战场上一些将领拥兵自重不顾大局和民族利益。少有官兵想着国家的命 运和前途。还有个别官员把甲午战争看成是李鸿章与日本人之间的战争,俨然 “坐 山观虎斗”。 统治阶级的颓废腐败也带来了民风的败坏和社会的整体堕落。回溯历史,鸦片 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的50余年间,中国与西方列强交战数次,结果绝大多数以失败而 告终。当时,虽有朝廷大员叹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对广大民众而言,却多 以事不关己的心态泰然视之,“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 军队几乎没有堂堂正正地与日军打过一场恶战,每战均有逃跑的怕死鬼。这决不是偶 然的,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实质就是国家意志软弱、国民精神颓废 的表现。 其次,中方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 歧,相互掣肘,并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员不相信中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