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令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 令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 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消谈风气,竟事清谈 冷认为“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万物皆由道而生″。强调“贵无”而“贱 有 并从本末、体用、动静、一多等关系上来论证“以无为本 认 识上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思想。从“凡有皆始于无 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用“援老入儒”方式。为封建伦理纲常辩 护,即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晢理, 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 令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 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 ❖ 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 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消谈风气,竞事清谈。 ❖ 认为“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 “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万物皆由道而生”。强调“贵无”而“贱 有”,并从本末、体用、动静、一多等关系上来论证“以无为本”。认 识上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思想。从“凡有皆始于无” , 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用“援老入儒”方式。为封建伦理纲常辩 护,即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哲理, 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 ❖ 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