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0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4期 自恋姿态来暗享“豁免权”(当“抄袭”事件闹渺小与无助,摒弃在利益集团之外,也无力与 到法庭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记者问及坚固的社会结构正面抗衡,由此产生无奈与 郭敬明是否在意,郭的解释是:“我不想参与积怨,这原该是种复杂的情绪。但是在“宅 到成人世界的争斗中,我只想呆在自己的世女”的故事里,我更多看到的是上述情绪被 界里。”);同时又在早已熟稔成人社会游戏顺利地转化、稳妥地解决。而问题正在这里 规则的前提下,将成长过程“压缩”,一出场似乎一种自我劝慰的逻辑正在掌控青年人的 就“定型”。从表面上看,这个“孩子”的形象言行:“我”和“我”的欲望投射物之间鸿沟过 刻意呈现出一种“中性”(去意识形态化、去于巨大,算了,不要有“非分之想”,……想也 精英化)化的生活姿态,这种姿态很容易俘不要想了吧 获大批读者,似乎在都市生活中游刃有余。 小说中的“宅女”又恰恰是个“吃货”,请 但是伴随着摩擦、焦灼一起消逝的,还有任何注意:“宅女”和“吃货”正是当下都市青年中 对抗性实践的可能性;大量自我封闭、拒绝成最流行的两张面具。关于“吃货”之于个人 长的形象背后,恰恰受制于消费主义的意识的意味,诗人王小妮曾与她的学生做过探讨 形态,是对市场社会主流价值的全面认同,从“也许吃’是唯一能最快最直接带给他们存 而不断再生产着既存休制下的权力关系 在感的方式‘吃货’及时地帮助他们补上 当代青年遭遇都市,他们在今天文学中了存在’这个空缺,也得以超越感官本能 的另一类形象,是平抑了欲望,甚至消解了绝上升到了某种精神寄托的层面”,除了好吃 望后,外表淡漠、心如死水的人。他们不同于的真的美味”,现在的年轻人“愈发觉得什么 郭敬明笔下的人物,因为物质条件优渥,似乎都不可霏”,“只有吃到肚里的东西才可靠” 实现了充分的选择可能,于是对什么事情都“吃货”暗示着这代人无奈而又清醒的认 提不起劲。他们之所以外表淡漠、心如死水,知一“个是要多强大有多强大的社会 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根源。孤身漂”到城市,另一个是渺小的孤零零的自己,碰到抗不过 方圆几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励志故事”(韩寒的强大阻力后,他自然退却,直接退回靠饱胀 语),如果“睁了眼看”,无奈、无力甚至绝望感去知会的这个自身"①。 感可能每天都会侵扰你。不是“不想”,而是 越是困难重重的生活,消解、转化焦虑的 知道“想了也没用”,转而寻觅自慰、化解的途径也越多。吊丝的自嘲、自晒“囝”、糗” 渠道。 的段子,已然成为“衰人”( loser)、弱势群体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位朋友的小说,从人的自我表达,借此将愤怒、失望、沮丧与无奈 物塑造、叙事技巧和小说完成度而言,没有任转化,同时也消弭了自身诉求反抗的可能性。 何问题。我略为不满的是小说主人公所指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宅女”和“吃货”的流 的生活态度,那种面对社会压迫机制的保守行,暗示着“无欲无求”、拒绝参与社会、拒绝 性——基本欲望在社会环境的高压下磨砺而公共世界的趣味,这也是一种虚幻而犬儒的 成的、屈从的生存之道。小说写的是一个化解危机之道。日本学者千野拓政教授在一 宅女”的故事,失业后待业在家不爱出门次访谈中提及:日本政府近四十年来每年进 不爱动”,在家待的时间越长,她对外界的行舆论调查(类似我们这里的“你幸福 兴趣就越小”,逐渐变得“无欲无求”……当 代青年遭遇都市,在日益膨胀的社会消费面 ①王小妮《上课记2》,第4、6、154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 前,被鼓荡起强烈的欲望,却由于社会地位的 社,201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