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安全性,对访问信息的控制程度,数据的备份等; 9)质量保证,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平均系统出错时间,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等。 在地理信息系统需求获取过程中,其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数据、组织等方面要进 行额外的考虑。 1)数据 数据在一个GS应用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进行需求获取时,与数据有关的 因素包括, (1.1)数据的输出样式:包括屏幕显示、Web发布、出版、工程图等 (1.2)输出数据的内容和要求:输出数据要包括哪些内容,数据的精度,比例尺等 (1.3)数据的分布性:数据是集中管理还是分布管理; (1.4)现有的纸质地图:现有的纸质地图的内容,其比例尺、时效性、是否涉及保密: (1.5)现有的电子数据:数据形式(栅格/矢量/属性数据库)、数据格式、完整性、 精度、投影方式、比例尺等因素。 (1.6)数据录入:数据量大小,输入设备,包括数字化仪、扫描仪,软件的支持程度, 进行数据录入的人员数目,能否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录入 (1.7)数据购买:数据量以及价格 2)人员 因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一般是针对专业领域的,在进行需求获取时不仅要考虑一般用 户,而且要听取领域专家的意见,将他们的理论、经验模型化,并在系统中完成 3)组织 现有的组织机构,有关部门的职责,业务流程,GIS如何在其业务流程中体现以及因为 应用GIS所引起的可能的组织机构的变化 进行需求获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面谈、电话访谈、参观、问卷、获取领域相关 资料等。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由于GS的概念、功能等还没有被用户深入理解并接受 采用GIS专题报告可以很好地激励用户提出需求。如果时间和资金允许,开发原型系统也 可以更好地挖掘用户需求。 3.2GIS需求规约 在需求获取阶段,得到了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用户需求,但是其中存在着不一致性和二义 性,这些问题要通过需求规约解决。目前有许多方法用于支持需求规约,如功能分解方法 数据流方法,信息模型方法(实体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概念体 系、符号表现和工具支持。 需求规约的结果是形式化或半形式化的,系统的需求报告,它必须完整地刻画问题域 能够适应需求变化,此外,它必须满足用户、分析人员、设计开发人员进行交流的需要,换 言之,需求需求报告中的符号、描述,对于各类相关人员,其意义是一致的。 正如一再强调的,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空间理解、需求易变性、交流 等方面的问题。将通用的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应用于GIS,固然可以描述系统需求,但是由于 GIS更加关注于空间对象和空间模型,在GIS中要经常处理一些特定的空间对象类以及特定 的空间关系(拓扑关系、方位关系、度量关系等),对基本的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特化扩展, 采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类以及关系,可以使需求报告的表述更加简捷,便于信息交流。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一句名言,“用户只有看到他不希望的东西,才知道想要什么”,说明了开发原型系 统的重要性8)安全性,对访问信息的控制程度,数据的备份等; 9)质量保证,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平均系统出错时间,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等。 在地理信息系统需求获取过程中,其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数据、组织等方面要进 行额外的考虑。 1)数据 数据在一个 GIS 应用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进行需求获取时,与数据有关的 因素包括, (1.1)数据的输出样式:包括屏幕显示、Web 发布、出版、工程图等; (1.2)输出数据的内容和要求:输出数据要包括哪些内容,数据的精度,比例尺等; (1.3)数据的分布性:数据是集中管理还是分布管理; (1.4)现有的纸质地图:现有的纸质地图的内容,其比例尺、时效性、是否涉及保密; (1.5)现有的电子数据:数据形式(栅格/矢量/属性数据库)、数据格式、完整性、 精度、投影方式、比例尺等因素。 (1.6)数据录入:数据量大小,输入设备,包括数字化仪、扫描仪,软件的支持程度, 进行数据录入的人员数目,能否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录入; (1.7)数据购买:数据量以及价格; 2)人员 因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一般是针对专业领域的,在进行需求获取时不仅要考虑一般用 户,而且要听取领域专家的意见,将他们的理论、经验模型化,并在系统中完成。 3)组织 现有的组织机构,有关部门的职责,业务流程,GIS 如何在其业务流程中体现以及因为 应用 GIS 所引起的可能的组织机构的变化。 进行需求获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面谈、电话访谈、参观、问卷、获取领域相关 资料等。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由于 GIS 的概念、功能等还没有被用户深入理解并接受, 采用 GIS 专题报告可以很好地激励用户提出需求。如果时间和资金允许,开发原型系统也 可以更好地挖掘用户需求*。 3.2 GIS 需求规约 在需求获取阶段,得到了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用户需求,但是其中存在着不一致性和二义 性,这些问题要通过需求规约解决。目前有许多方法用于支持需求规约,如功能分解方法, 数据流方法,信息模型方法(实体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概念体 系、符号表现和工具支持。 需求规约的结果是形式化或半形式化的,系统的需求报告,它必须完整地刻画问题域, 能够适应需求变化,此外,它必须满足用户、分析人员、设计开发人员进行交流的需要,换 言之,需求需求报告中的符号、描述,对于各类相关人员,其意义是一致的。 正如一再强调的,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空间理解、需求易变性、交流 等方面的问题。将通用的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应用于 GIS,固然可以描述系统需求,但是由于 GIS 更加关注于空间对象和空间模型,在 GIS 中要经常处理一些特定的空间对象类以及特定 的空间关系(拓扑关系、方位关系、度量关系等),对基本的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特化扩展, 采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类以及关系,可以使需求报告的表述更加简捷,便于信息交流。 *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一句名言,“用户只有看到他不希望的东西,才知道想要什么”,说明了开发原型系 统的重要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