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72年,一位叫做艾萨克牛顿的年轻人向皇家学会评议委员会递交了一篇论文,名字叫做《关于光 与色的新理论》。牛顿当时才30岁,刚刚当选为皇家学会的会员。这是牛顿所发表的第一篇正式科学论 文,其内容是关于他所做的光的色散实验的,这也是牛顿所做的最为有名的实验之一。实验的情景在 科学书籍里被渲染得十分 Im pressive:炎热难忍的夏天,牛顿却戴着厚重的假发呆在一间小屋里。四面 窗户全都被封死了,屋子里面又闷又热,一片漆黑,只有一束亮光从一个特意留出的小孔里面射进来。牛 顿不顾身上汗如雨下,全神贯注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并不时地把手里的一个三棱镜插进那个小孔里。每当 三棱镜被插进去的时候,原来的那束白光就不见了,而在屋里的墙上,映射出了一条长长的彩色宽带:颜 色从红一直到紫。牛顿凭借这个实验,得出了白色光是由七彩光混合而成的结论 然而在这篇论文中,牛顿把光的复合和分解比喻成不同颜色微粒的混合和分开。胡克和波义耳正是当 时评议会的成员,他们对此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胡克声称,牛顿论文中正确的部分(也就是色彩的复 合)是窃取了他1665年的思想,而牛顿原创″的微粒说则不值一提。牛顿大怒,马上撤回了论文,并赌 气般地宣称不再发表任何研究成果 其实在此之前,牛顿的观点还是在微粒和波动之间有所摇摆的,并没有完全否认波动说。1665年 胡克发表他的观点时,牛顿还刚刚从剑桥三一学院毕业,也许还在苹果树前面思考他的万有引力问题呢。 但在这件事之后,牛顿开始一面倒地支持微粒说。这究竟是因为报复心理,还是因为科学精神,今天已经 无法得知了,想来两方面都有其因素吧。不过牛顿的性格是以小气和斤斤计较而闻名的,这从以后他和莱 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明的争论中也可见一斑 但是,一方面因为胡克的名气,另一方面也因为牛顿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牛 顿暂时仍然没有正式地全面论证微粒说(只是在几篇论文中反驳了胡克)。而这时候,波动方面军开始了 他们的现代化进程一一用理论来装备自己。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Christiaan Huygens)成为了波动说 惠更斯在数学理论方面是具有十分高的天才的,他继承了胡克的思想,认为光是一种在以太里传播的 纵波,并引入了波前″的概念,成功地证明和推导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他的波动理论虽然还十分粗略 但是所取得的成功却是杰出的。当时随着光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战场不断被开辟:1665年,牛顿在 实验中发现如果让光通过一块大曲率凸透镜照射到光学平玻璃板上,会看见在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出现 组彩色的同心环条纹,也就是著名的”牛顿环”(对图象和摄影有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到了1669年, 丹麦的巴塞林那斯(E. Bartholinus)发现当光在通过方解石晶体时,会出现双折射现象。惠更斯将他的 理论应用于这些新发现上面,发现他的波动军队可以容易地占领这些新辟的阵地,只需要作小小的改制即 可(比如引进椭圆波的概念)。1690年,惠更斯的著作《光论》( Traite de la lum iere)出版,标志 着波动说在这个阶段到达了一个兴盛的顶点。1672 年,一位叫做艾萨克·牛顿的年轻人向皇家学会评议委员会递交了一篇论文,名字叫做《关于光 与色的新理论》。牛顿当时才 30 岁,刚刚当选为皇家学会的会员。这是牛顿所发表的第一篇正式科学论 文,其内容是关于他所做的光的色散实验的,这也是牛顿所做的最为有名的实验之一。实验的情景在一些 科学书籍里被渲染得十分 impressive:炎热难忍的夏天,牛顿却戴着厚重的假发呆在一间小屋里。四面 窗户全都被封死了,屋子里面又闷又热,一片漆黑,只有一束亮光从一个特意留出的小孔里面射进来。牛 顿不顾身上汗如雨下,全神贯注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并不时地把手里的一个三棱镜插进那个小孔里。每当 三棱镜被插进去的时候,原来的那束白光就不见了,而在屋里的墙上,映射出了一条长长的彩色宽带:颜 色从红一直到紫。牛顿凭借这个实验,得出了白色光是由七彩光混合而成的结论。 然而在这篇论文中,牛顿把光的复合和分解比喻成不同颜色微粒的混合和分开。胡克和波义耳正是当 时评议会的成员,他们对此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胡克声称,牛顿论文中正确的部分(也就是色彩的复 合)是窃取了他 1665 年的思想,而牛顿“原创”的微粒说则不值一提。牛顿大怒,马上撤回了论文,并赌 气般地宣称不再发表任何研究成果。 其实在此之前,牛顿的观点还是在微粒和波动之间有所摇摆的,并没有完全否认波动说。1665 年, 胡克发表他的观点时,牛顿还刚刚从剑桥三一学院毕业,也许还在苹果树前面思考他的万有引力问题呢。 但在这件事之后,牛顿开始一面倒地支持微粒说。这究竟是因为报复心理,还是因为科学精神,今天已经 无法得知了,想来两方面都有其因素吧。不过牛顿的性格是以小气和斤斤计较而闻名的,这从以后他和莱 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明的争论中也可见一斑。 但是,一方面因为胡克的名气,另一方面也因为牛顿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牛 顿暂时仍然没有正式地全面论证微粒说(只是在几篇论文中反驳了胡克)。而这时候,波动方面军开始了 他们的现代化进程——用理论来装备自己。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成为了波动说 的主将。 惠更斯在数学理论方面是具有十分高的天才的,他继承了胡克的思想,认为光是一种在以太里传播的 纵波,并引入了“波前”的概念,成功地证明和推导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他的波动理论虽然还十分粗略, 但是所取得的成功却是杰出的。当时随着光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战场不断被开辟:1665 年,牛顿在 实验中发现如果让光通过一块大曲率凸透镜照射到光学平玻璃板上,会看见在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出现 一组彩色的同心环条纹,也就是著名的“牛顿环”(对图象和摄影有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到了 1669 年, 丹麦的巴塞林那斯(E.Bartholinus)发现当光在通过方解石晶体时,会出现双折射现象。惠更斯将他的 理论应用于这些新发现上面,发现他的波动军队可以容易地占领这些新辟的阵地,只需要作小小的改制即 可(比如引进椭圆波的概念)。1690 年,惠更斯的著作《光论》(Traite de la Lumiere)出版,标志 着波动说在这个阶段到达了一个兴盛的顶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