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禹贡》半月刊于1934年3月创刊,至1937年“七七事变”被迫停刊,共出版了 卷,82期,发表文章700多篇。文章内容分类可见下表 受前清学风的影响,最初几期《禹贡》杂志,较注重文字考据,其后内容逐渐扩大 涉及人文、自然、社会各个方面。沿革地理是清代学者用力最深的研究,“禹贡”学会在继 承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将中国沿革地理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一步。仅在国家疆域 政区等方面《禹贡》半月刊就发表了关于秦代郡县、两汉侯国、东晋侨州郡县、十六国都邑、 北魏六镇、唐代折冲府、宋路、元省、明代都司卫所、明清土司等各类专题研究文章。除传 统的沿革地理,《禹贡》半月刊还登载了各类历史人文地理的文章,如《汉末至唐户口变迁 的考察》、《自战国至汉末中国户口之增减》、《晋惠帝时汉族大迁移》、《两汉之际北部汉族南 迁考》、《后套农垦水利开发的沿革》、《东三省京旗屯垦始末》、《论古水道与交通》等。“禹 贡”学会的成员虽然多为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青年学者,但在他们的文章中也有 许多涉及到历史自然地理问题,如郭敬辉《大清河流域之地理考察》、侯仁之《论本年湘鄂 赣皖四省水灾》、蒙文通《古代河域气候有如今江域说》,无疑这些文章都成为后来硏究历史 自然地理的先声 “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的创办不但为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 献,而且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禹贡”学会的研究方向将传统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偏于地理沿革,推向包括历史人文 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边疆地理、民族地理等各个硏究方向,建立并完善了近代中国历史地 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2“禹贡”学会提出的研究目标,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并未完全实现,却为后来中国 历史地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禹贡”学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乃至于历史学、民族史、方志学等学科培养了一批人 才,当年“禹贡”学会的创立与组织者顾颉刚、谭其骧,以及学会成员冯家升、吴晗、童书 业、齐斯和、白寿彝、史念海、朱士嘉、周一良、侯仁之、张维华、杨向奎、韩儒林等都是 为后代瞩目的著名学者 二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新的社会、全新的观念,使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谈到建国以后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与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的贡献是分不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禹贡》半月刊于 1934 年 3 月创刊,至 1937 年“七七事变”被迫停刊,共出版了 7 卷,82 期,发表文章 700 多篇。文章内容分类可见下表: 受前清学风的影响,最初几期《禹贡》杂志,较注重文字考据,其后内容逐渐扩大, 涉及人文、自然、社会各个方面。沿革地理是清代学者用力最深的研究,“禹贡”学会在继 承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将中国沿革地理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一步。仅在国家疆域、 政区等方面《禹贡》半月刊就发表了关于秦代郡县、两汉侯国、东晋侨州郡县、十六国都邑、 北魏六镇、唐代折冲府、宋路、元省、明代都司卫所、明清土司等各类专题研究文章。除传 统的沿革地理,《禹贡》半月刊还登载了各类历史人文地理的文章,如《汉末至唐户口变迁 的考察》、《自战国至汉末中国户口之增减》、《晋惠帝时汉族大迁移》、《两汉之际北部汉族南 迁考》、《后套农垦水利开发的沿革》、《东三省京旗屯垦始末》、《论古水道与交通》等。“禹 贡”学会的成员虽然多为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青年学者,但在他们的文章中也有 许多涉及到历史自然地理问题,如郭敬辉《大清河流域之地理考察》、侯仁之《论本年湘鄂 赣皖四省水灾》、蒙文通《古代河域气候有如今江域说》,无疑这些文章都成为后来研究历史 自然地理的先声。 “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的创办不但为 20 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 献,而且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禹贡”学会的研究方向将传统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偏于地理沿革,推向包括历史人文 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边疆地理、民族地理等各个研究方向,建立并完善了近代中国历史地 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2 “禹贡”学会提出的研究目标,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并未完全实现,却为后来中国 历史地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禹贡”学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乃至于历史学、民族史、方志学等学科培养了一批人 才,当年“禹贡”学会的创立与组织者顾颉刚、谭其骧,以及学会成员冯家升、吴晗、童书 业、齐斯和、白寿彝、史念海、朱士嘉、周一良、侯仁之、张维华、杨向奎、韩儒林等都是 为后代瞩目的著名学者。 二 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新的社会、全新的观念,使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谈到建国以后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与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的贡献是分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