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十五)未知省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凊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 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 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 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集锦参考答案 D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分)(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2.(2分)A(古义;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 用说.今义略) 3.(4分).(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 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1分)(2)渔人把自已 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 的事。(“具言”与“所闻”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 都得1分) 4.(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 合即可15 10.【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 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 (十五) 未知省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 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 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 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 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 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 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 分)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集锦参考答案 一.1、D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 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 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 用说.今义略) 3. (4 分). (1 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髻 ”1 分 ,“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 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 :这个人为( 他 们)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 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 1 分, 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 都得 1 分 )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 合即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