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1核磁共振实验(教案) 实验的目的要求 1)掌握稳态核磁共振的原理的实验方法。 2)测量F和H的g因子,并计算磁矩 教学内容: l)核磁共振原理 2)核磁共振实验装置结构与使用 3)核磁共振实验关键公式与推导 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 1)供电问题。射频线路的供电和扫场的供电往往动手较少的同学忽视此问题。 2)为什么加了扫场就容易找到共振频率? 3)如何最快的实现恒定磁场测量误差的减小、如何确定恒定磁场对应的共振频率? 4)最佳信噪比的获得。 难点 1)磁场测定的误差估计与降低误差的方法 2)示波器的频率刻度及横行迟豫时间T2的测量方法 3)热平衡时上、下能级的粒子差数与核磁共振现象的关系。 可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观察核磁共振的必要实验条件是什么? 2)温度对实验测量的影响。 3)核磁共振信号强度的物理意义 4)尾波产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6-1 核磁共振实验(教案) 实验的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核磁共振的原理的实验方法。 2) 测量 19F 和 2 H 的 g 因子,并计算磁矩。 教学内容: 1) 核磁共振原理。 2) 核磁共振实验装置结构与使用。 3) 核磁共振实验关键公式与推导。 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 1) 供电问题。射频线路的供电和扫场的供电往往动手较少的同学忽视此问题。 2) 为什么加了扫场就容易找到共振频率? 3) 如何最快的实现恒定磁场测量误差的减小、如何确定恒定磁场对应的共振频率? 4) 最佳信噪比的获得。 难点: 1) 磁场测定的误差估计与降低误差的方法。 2) 示波器的频率刻度及横行迟豫时间 T2 的测量方法。 3) 热平衡时上、下能级的粒子差数与核磁共振现象的关系。 可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 观察核磁共振的必要实验条件是什么? 2) 温度对实验测量的影响。 3) 核磁共振信号强度的物理意义。 4) 尾波产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