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运动方面花过许多心血,他深入研究了开普勒定律,于1964年提出了行星轨道因引力而 弯曲成椭圆的观点。1674年他根据修正的惯性原理,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理论。1679年,他在 写给牛顿的信中,提出了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概念,但是说得比较模糊,并未 加之量化(原文是:… my supposition is that the Attraction always is ina duplicate proportion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reciprocal)。在牛顿的《原理》出版之后, 胡克要求承认他对这个定律的优先发现,但牛顿最后的回答却是把所有涉及胡克的引用都从 《原理》里面给删掉了 应该说胡克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帮助波义耳发现波义耳定律,用自己的显微镜 发现了植物的细胞,他在地质学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化石的观测)影响了这个学科整整30 年,他发明和制造的仪器(如显微镜、空气唧筒、发条摆轮、轮形气压表等)在当时无与伦 比。他所发现的弹性定律是力学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在那个时代,他在力学和光学方面是仅 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可是似乎他却永远生活在牛顿的阴影里。今天的牛顿名满天下,但 今天的中学生只有从课本里的胡克定律(弹性定律)才知道胡克的名字,胡克死前已经变得 愤世嫉俗,字里行间充满了挖苦。他死后连一张画像也没有留下来,据说是因为他“太丑了”。 四 上次说到,在微粒与波动的第一次交锋中,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战胜了波动,取得了在 物理上被普遍公认的地位 转眼间,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牛顿体系的地位已经是如此地崇高,令人不禁有一种目眩 的感觉。而他所提倡的光是一种粒子的观念也已经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致人们几乎都忘了 当年它那对手的存在 然而1773年的6月13日,英国米尔沃顿( Milverton)的一个教徒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 男孩,叫做托马斯.杨( Thomas Young)。这个未来反叛派领袖的成长史是一个典型的天才历 程,他两岁的时候就能够阅读各种经典,6岁时开始学习拉丁文,14岁就用拉丁文写过一篇 自传,到了16岁时他已经能够说10种语言,并学习了牛顿的《数学原理》以及拉瓦锡的《化 学纲要》等科学著作。 杨19岁的时候,受到他那当医生的叔父的影响,决定去伦敦学习医学。在以后的日子里, 他先后去了爱丁堡和哥廷根大学攻读,最后还是回到剑桥的伊曼纽尔学院终结他的学业。在 他还是学生的时候,杨研究了人体上眼睛的构造,开始接触到了光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并 最终形成了他的光是波动的想法。杨的这个认识,是来源于波动中所谓的“干涉”现象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物质是具有累加性的,一滴水加上一滴水一定是两滴水,而不会一 起消失。但是波动就不同了,一列普通的波,它有着波的高峰和波的谷底,如果两列波相遇, 当它们正好都处在高峰时,那么叠加起来的这个波就会达到两倍的峰值,如果都处在低谷时, 叠加的结果就会是两倍深的谷底。但是,等等,如果正好一列波在它的高峰,另外一列波在行星运动方面花过许多心血,他深入研究了开普勒定律,于 1964 年提出了行星轨道因引力而 弯曲成椭圆的观点。1674 年他根据修正的惯性原理,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理论。1679 年,他在 写给牛顿的信中,提出了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概念,但是说得比较模糊,并未 加之量化(原文是:…my supposition is that the Attraction always is ina duplicate proportion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reciprocal)。在牛顿的《原理》出版之后, 胡克要求承认他对这个定律的优先发现,但牛顿最后的回答却是把所有涉及胡克的引用都从 《原理》里面给删掉了。 应该说胡克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帮助波义耳发现波义耳定律,用自己的显微镜 发现了植物的细胞,他在地质学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化石的观测)影响了这个学科整整 30 年,他发明和制造的仪器(如显微镜、空气唧筒、发条摆轮、轮形气压表等)在当时无与伦 比。他所发现的弹性定律是力学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在那个时代,他在力学和光学方面是仅 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可是似乎他却永远生活在牛顿的阴影里。今天的牛顿名满天下,但 今天的中学生只有从课本里的胡克定律(弹性定律)才知道胡克的名字,胡克死前已经变得 愤世嫉俗,字里行间充满了挖苦。他死后连一张画像也没有留下来,据说是因为他“太丑了”。 四 上次说到,在微粒与波动的第一次交锋中,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战胜了波动,取得了在 物理上被普遍公认的地位。 转眼间,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牛顿体系的地位已经是如此地崇高,令人不禁有一种目眩 的感觉。而他所提倡的光是一种粒子的观念也已经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致人们几乎都忘了 当年它那对手的存在。 然而 1773 年的 6 月 13 日,英国米尔沃顿(Milverton)的一个教徒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 男孩,叫做托马斯.杨(Thomas Young)。这个未来反叛派领袖的成长史是一个典型的天才历 程,他两岁的时候就能够阅读各种经典,6 岁时开始学习拉丁文,14 岁就用拉丁文写过一篇 自传,到了 16 岁时他已经能够说 10 种语言,并学习了牛顿的《数学原理》以及拉瓦锡的《化 学纲要》等科学著作。 杨 19 岁的时候,受到他那当医生的叔父的影响,决定去伦敦学习医学。在以后的日子里, 他先后去了爱丁堡和哥廷根大学攻读,最后还是回到剑桥的伊曼纽尔学院终结他的学业。在 他还是学生的时候,杨研究了人体上眼睛的构造,开始接触到了光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并 最终形成了他的光是波动的想法。杨的这个认识,是来源于波动中所谓的“干涉”现象。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物质是具有累加性的,一滴水加上一滴水一定是两滴水,而不会一 起消失。但是波动就不同了,一列普通的波,它有着波的高峰和波的谷底,如果两列波相遇, 当它们正好都处在高峰时,那么叠加起来的这个波就会达到两倍的峰值,如果都处在低谷时, 叠加的结果就会是两倍深的谷底。但是,等等,如果正好一列波在它的高峰,另外一列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