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1.3电容元件的功率和储能 5.2电感元件 521 5.2.3电感元件的功率和储前 53电容、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5.3.1串联等效公式 5.3.2并联等效公式 目标及婴求 1)掌握电容、电感两种储能元件在电路中的VC及功率、能量表达式。 2)掌握电容、电感在串并联的等效参数计算。 令作业内容: 1)电容、电感的VCR关系,功率用能量的计算 电感在串并联的等效参数计算 讨论内容 1)已知某一时刻电感两端的电压,能否求出该时刻通过电感的电流? 令自学拓展: 1)电感和电容同为储能元件,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6 一阶电略和二阶电略的时域分析9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6.1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6.1.1动态电路的概念、基本形式及描述方程 6.1.2换路定理的内容及初始值的求取 6.13三个等效电路(0-,0+,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2.1一阶电路的基本形式 6.2.2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6.2.3RL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6.2.4零输入响应的两个要素(初值uC0+、L0+.时间常数) 6.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3.1RC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6.3.2L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6,3.3零状态响应的两个要素(稳态值uC(©)、L(∞,时间常数π) 6.3.4零状态响应的两个分量(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 6.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4.1R0 、L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的求取 6.4.2全响应的两种分析方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稳态分量+ 暂态分量) 6.4.3求解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5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51 二阶电路的基本形式及描述方程 6.5.2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6.5.3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性质(非振荡、临界振荡、振荡等) 6.6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5.1.3 电容元件的功率和储能 5.2 电感元件 5.2.1 电感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 5.2.2 线性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5.2.3 电感元件的功率和储能 5.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5.3.1 串联等效公式 5.3.2 并联等效公式  目标及要求: 1) 掌握电容、电感两种储能元件在电路中的 VCR 及功率、能量表达式。 2) 掌握电容、电感在串并联的等效参数计算。  作业内容: 1) 电容、电感的 VCR 关系,功率用能量的计算。 2) 电容、电感在串并联的等效参数计算。  讨论内容: 1) 已知某一时刻电感两端的电压,能否求出该时刻通过电感的电流?  自学拓展: 1) 电感和电容同为储能元件,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6、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9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 6.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6.1.1 动态电路的概念、基本形式及描述方程 6.1.2 换路定理的内容及初始值的求取 6.1.3 三个等效电路(0-,0+,+∞)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2.1 一阶电路的基本形式 6.2.2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6.2.3 RL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6.2.4 零输入响应的两个要素(初值 uC(0+)、iL(0+),时间常数 τ) 6.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3.1 RC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6.3.2 RL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6.3.3 零状态响应的两个要素(稳态值 uC(∞)、iL(∞),时间常数 τ) 6.3.4 零状态响应的两个分量(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 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4.1 RC、RL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的求取 6.4.2 全响应的两种分析方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全响应=稳态分量+ 暂态分量) 6.4.3 求解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5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5.1 二阶电路的基本形式及描述方程 6.5.2 RLC 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6.5.3 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性质(非振荡、临界振荡、振荡等) 6.6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