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66· 智能系统学报 第15卷 文献[4)中提及,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关于数据 作状态并通过数据融合获得了一个鲁棒的模型。 融合的冗余性的分析。不仅仅是冗余性分析,关 关于自适应模型,文献「10们和文献「60们中均考虑 于融合模型的鲁棒性的分析也很少。但现有的研 了自适应权重,从而使得模型可以自适应地选择 究中较多地涉及了融合方法的研究,包括对融合 最有力的数据模态。 层次和融合操作方法的对比实验,为后续的研究 33数据冗余性分析 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支持。本文将融合方法的分 尽管不断有新的融合模型被提出,但却很少 析、模型的鲁棒性分析和数据冗余性分析并称为 有研究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不同模态的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模型的合理性分析。如表4所示,本文 对模型性能的可能提升程度。为此存在两个问 综述了自动驾驶场景下目标检测模型中的数据融 题:1)两个不同模态的数据融合造成的信息增 合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进展,后续的研究将能在此 益;2)不同模态数据的融合对模型不确定性的减 基础上开展。3个方面的分析如下: 少的影响有多大。根据目前的了解,只有文献[56 3.1融合方法分析 量化比较了不同模态数据对于融合效果的贡献 如上文所述,目标检测中包含了多样的可能 (激光雷达点云和图像、建图模块mapping、深度 的融合方法,不仅体现在融合层次的多样性上, 图、修正模块refine的融合)。此外,而文献[25] 而且也体现在融合的具体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上。 中对融合信息(雷达点云)对模型影响的探究也 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分别在模型的 体现了数据的冗余性分析。现有的实验结果表 不同阶段进行融合并比较结果做6,列,而文献25) 明,在大部分任务上,数据融合对模型的性能有 则比较了融合与否(RGB图像是否融合雷达点 提升,但不是所有任务都有提升,并且融合模型 云)以及融合方式(连接法或相加法)对模型的影 的效率也需要加入考虑。 响。现有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融合(对应本文 3.4融合实践的挑战与策略 所述特征融合)得到了最佳结果,并且较晚的融 3.4.1挑战 合比较早的融合和过于晚的融合更佳,而对于最 尽管不断有基于数据融合的自动驾驶的目标 佳融合阶段,目前还没有研究给出相关估计。而 检测模型出现,然而目前依然缺乏对此的系统的 对于融合的操作方法,尽管文献[4]给出了一个 描述和深入的探究。一方面,缺乏针对目标检测 全面的综述,但目前还没有量化的比较。 中的数据融合方法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目前 3.2模型鲁棒性分析 使用的融合方法仍显得过于简单。从融合的合 融合模型可以有效地结合多种模态数据的优 理性分析,即使只考虑现有的方法也存在很多工 点,挖掘场景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然而在实际 作有待完成,不仅缺乏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实 应用中,可能遇到极端的场景和数据,或者遇上 验,而且融合模型的可解释性也是一个重要问 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两种情形都将导致模型缺乏 题。本文建议从模型的鲁棒性和数据冗余性两个 部分模态的数据或被输入部分模态的异常数据。 角度来考虑融合的可解释性。 与单一模态的模型不同,由于具有多个模态数据 根据现有的论文方法,在融合方面主要的挑 的输入,多模态模型可能在部分模态数据失效的 战包括但不限于:可解释的融合计算、对最佳融 同时持续运行而不被察觉,但模型的性能已经受 合阶段的估计、对融合数据的异常检测、自适应 到影响:另一种情况则与之相反,研究人员希望 的融合机制、跨模态数据融合的信息增益估计以 多模态模型可以在部分模态失效的时候,融合模 及数据融合对模型不确定性变化程度的估计。当 型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部分模态损失导致的模型性 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验证实验和对比实验,但还需 能的下降26,60。综上所述,模型的鲁棒性应体现 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在两个方面:对异常数据的检测;自适应调节0。 3.4.2策略 相对于自适应模型,融合模型中对异常数据的检 尽管现有的模型可能会在融合计算上偏向某 测还不多,且现有的模型鲁棒性的研究主要在实 一方法,但目前仍然没有定量的分析或者推导来 验验证阶段:文献[52]采用随机模态丢失的方法 证明某一方法的优越性。然而,在表4所记录的 来训练模型,一方面可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另 论文中,对融合层次比较的实验结果基本支持中 一方面验证了多模态模型在模态缺失的情形下依 间融合优于前融合和后融合这一观点,对应到本 旧可以具有一定的准确率。类似地,文献[26]采 文的分类方法中则为特征融合优于数据融合和结 用了同样的方法,模拟了雪雾天气下传感器的工 果融合。然而,按传统的前中后阶段划分对于集文献 [4] 中提及,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关于数据 融合的冗余性的分析。不仅仅是冗余性分析,关 于融合模型的鲁棒性的分析也很少。但现有的研 究中较多地涉及了融合方法的研究,包括对融合 层次和融合操作方法的对比实验,为后续的研究 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支持。本文将融合方法的分 析、模型的鲁棒性分析和数据冗余性分析并称为 数据融合模型的合理性分析。如表 4 所示,本文 综述了自动驾驶场景下目标检测模型中的数据融 合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进展,后续的研究将能在此 基础上开展。3 个方面的分析如下: 3.1 融合方法分析 如上文所述,目标检测中包含了多样的可能 的融合方法,不仅体现在融合层次的多样性上, 而且也体现在融合的具体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上。 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分别在模型的 不同阶段进行融合并比较结果[29, 63, 67, 73] ,而文献 [25] 则比较了融合与否 (RGB 图像是否融合雷达点 云) 以及融合方式 (连接法或相加法) 对模型的影 响。现有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融合 (对应本文 所述特征融合) 得到了最佳结果,并且较晚的融 合比较早的融合和过于晚的融合更佳,而对于最 佳融合阶段,目前还没有研究给出相关估计。而 对于融合的操作方法,尽管文献 [4] 给出了一个 全面的综述,但目前还没有量化的比较。 3.2 模型鲁棒性分析 融合模型可以有效地结合多种模态数据的优 点,挖掘场景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然而在实际 应用中,可能遇到极端的场景和数据,或者遇上 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两种情形都将导致模型缺乏 部分模态的数据或被输入部分模态的异常数据。 与单一模态的模型不同,由于具有多个模态数据 的输入,多模态模型可能在部分模态数据失效的 同时持续运行而不被察觉,但模型的性能已经受 到影响;另一种情况则与之相反,研究人员希望 多模态模型可以在部分模态失效的时候,融合模 型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部分模态损失导致的模型性 能的下降[26, 60]。综上所述,模型的鲁棒性应体现 在两个方面:对异常数据的检测;自适应调节[10]。 相对于自适应模型,融合模型中对异常数据的检 测还不多,且现有的模型鲁棒性的研究主要在实 验验证阶段:文献 [52] 采用随机模态丢失的方法 来训练模型,一方面可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另 一方面验证了多模态模型在模态缺失的情形下依 旧可以具有一定的准确率。类似地,文献 [26] 采 用了同样的方法,模拟了雪雾天气下传感器的工 作状态并通过数据融合获得了一个鲁棒的模型。 关于自适应模型,文献 [10] 和文献 [60] 中均考虑 了自适应权重,从而使得模型可以自适应地选择 最有力的数据模态。 3.3 数据冗余性分析 尽管不断有新的融合模型被提出,但却很少 有研究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不同模态的数据融合 对模型性能的可能提升程度。为此存在两个问 题 :1)两个不同模态的数据融合造成的信息增 益;2)不同模态数据的融合对模型不确定性的减 少的影响有多大。根据目前的了解,只有文献 [56] 量化比较了不同模态数据对于融合效果的贡献 (激光雷达点云和图像、建图模块 mapping、深度 图、修正模块 refine 的融合)。此外,而文献 [25] 中对融合信息 (雷达点云) 对模型影响的探究也 体现了数据的冗余性分析。现有的实验结果表 明,在大部分任务上,数据融合对模型的性能有 提升,但不是所有任务都有提升[25] ,并且融合模型 的效率也需要加入考虑。 3.4 融合实践的挑战与策略 3.4.1 挑战 尽管不断有基于数据融合的自动驾驶的目标 检测模型出现,然而目前依然缺乏对此的系统的 描述和深入的探究。一方面,缺乏针对目标检测 中的数据融合方法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目前 使用的融合方法仍显得过于简单[4]。从融合的合 理性分析,即使只考虑现有的方法也存在很多工 作有待完成,不仅缺乏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实 验,而且融合模型的可解释性也是一个重要问 题。本文建议从模型的鲁棒性和数据冗余性两个 角度来考虑融合的可解释性。 根据现有的论文方法,在融合方面主要的挑 战包括但不限于:可解释的融合计算、对最佳融 合阶段的估计、对融合数据的异常检测、自适应 的融合机制、跨模态数据融合的信息增益估计以 及数据融合对模型不确定性变化程度的估计。当 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验证实验和对比实验,但还需 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3.4.2 策略 尽管现有的模型可能会在融合计算上偏向某 一方法,但目前仍然没有定量的分析或者推导来 证明某一方法的优越性。然而,在表 4 所记录的 论文中,对融合层次比较的实验结果基本支持中 间融合优于前融合和后融合这一观点,对应到本 文的分类方法中则为特征融合优于数据融合和结 果融合。然而,按传统的前中后阶段划分对于集 ·766·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5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