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组 第六节异常重组 互补末端的连接(C)、非互补末端的连接(C) 第十二章 微生物有种(4学时) 第一节原生质体融合育种(1学时)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B)、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特点(B)、原生质体融合有种步骤(B) 第二节诱变有种(2学时) 紫外线诱变(B)、激光诱变(B)、离子束诱变(B)、亚硝基胍NTG诱变(B)、转座子诱变(B) 第三节基因工程有种(1学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业微生物菌株、(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工业酶的生产菌株(C入、利 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代谢产物的量(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C)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无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无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陈三凤,刘德虎编著,《现代微生物遗传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陈永青编著,微生物遗传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6 沈萍编著,微生物遗传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9 高东主编,微生物遗传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盛粗嘉编著,微生物遗传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7.8 崔涛编著,细南遗传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学期终采用百分制闭卷考试(70%)+平时考查(30%)记分 执笔:易润华 审核: 批准人: 时间重组 第六节 异常重组 互补末端的连接(C)、非互补末端的连接(C) 第十二章 微生物育种(4 学时) 第一节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1 学时)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B)、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特点(B)、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步骤(B) 第二节 诱变育种(2 学时) 紫外线诱变(B)、激光诱变(B)、离子束诱变(B)、亚硝基胍 NTG 诱变(B)、转座子诱变(B) 第三节 基因工程育种(1 学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业微生物菌株、(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工业酶的生产菌株(C)、利 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代谢产物的量(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 (C)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无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无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陈三凤,刘德虎编著,《现代微生物遗传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年 2 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陈永青 编著,微生物遗传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6 沈萍 编著,微生物遗传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9 高东 主编,微生物遗传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盛祖嘉 编著,微生物遗传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7.8 崔涛 编著,细菌遗传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学期终采用百分制闭卷考试(70%)+平时考查(30%)记分 执笔: 易润华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