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7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29卷 此时开始逐步加入造纸废水对活性污泥进行驯 2.3菌种鉴定 化.在利用造纸废水逐步替代营养液对污泥驯化的 培养1d后A、B两菌种在原水滴周围有生长菌 阶段,每个原水比例条件下均做了换水周期为1d 落出现,C菌种没有在原水滴周围生长的情况:培养 和2的两个测试以寻求适合目标微生物的培养条 2d后A、B两菌种在培养皿内都生长,并且均能在 件,结果见表1. 原水周围生长出菌落,C菌种仍没有出现在原水周 表1驯化期间CODr去除率 围的菌落(培养1周后,仍没有出现) Table 1 Removal rate of CODo in the domestication period 实验证实经驯化后的杂菌中含有两种可适应造 CODo去除率/% 纸废水的单一性状菌种,它们都有可能是目标菌种 原水比例/% 白腐菌, 换水周期1d 换水周期2d 经两次连续分离后主要获得两种菌:一种为绿 10 85.5 88.6 色绒粒状菌,初步认为是绿色木霉,镜检为丝状;另 20 80.8 86.5 一种为白色绒状,初步认为是白腐菌,镜检为长 40 76.5 80.4 丝菌 % 79.5 75.7 在培养皿中接种白色绒状菌落,用加入琼脂及 80 69.2 73.2 少量单宁酸的专项培养基培养,温度控制在32℃, 100 70.5 74.0 经2d培养后,在菌落外侧形成了肉眼可见的褐色 轮环,可见接种的白色绒状菌是白腐菌, 在驯化的末期,原水比例提至100%后,测得换 对已鉴别出的目标菌种一白腐菌一进行革 水周期为2d时出水C0Dc,去除率达到了74%,镜 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目标菌种为紫 检瓶内微生物活性良好,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大量 色,根据革兰氏染色原理,可判定该菌种为革兰氏 繁殖,钟虫、累枝虫等固着型纤毛虫虽数量不及培养 阳性菌.菌种的形状为短杆状,见图2和图3. 期间但个体活性较好,以此可间接反映出目标微生 物生长良好,对造纸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 2.2菌种分离 菌种分离结果见图1.图中,A种菌落内圈为绿 色绒粒,中圈为绿色与白色混杂,最外圈为乳白色绒 粒;B种菌落大部分为白色茸状,边缘有少量黄绿色 菌生长;C种菌落大部分为淡黄色绒粒状,镜检均有 少量菌丝孢子, 图2普通显微镜下菌种革兰氏染色照片 Fig.2 Microscope photo of Gram-stained bacteria 图1杂菌接种普通培养基3d后照片 Fig-1 Photo of mixed-bacteria inoculation ordinary culture medi- um after 3d 培养5d后,培养基上菌落蔓延至整个培养皿 中.A菌落外圈为白绒状,内圈全变绿;B几乎全为 图3油镜下菌种革兰氏染色照片 白色;C仍为淡黄色绒粒,镜检菌丝不发达 Fig.3 Oil lens photo of Gramstained bacteria此时开始逐步加入造纸废水对活性污泥进行驯 化.在利用造纸废水逐步替代营养液对污泥驯化的 阶段‚每个原水比例条件下均做了换水周期为1d 和2d 的两个测试以寻求适合目标微生物的培养条 件‚结果见表1. 表1 驯化期间 CODcr去除率 Table1 Removal rate of CODCr in the domestication period 原水比例/% CODCr去除率/% 换水周期1d 换水周期2d 10 85∙5 88∙6 20 80∙8 86∙5 40 76∙5 80∙4 60 79∙5 75∙7 80 69∙2 73∙2 100 70∙5 74∙0 在驯化的末期‚原水比例提至100%后‚测得换 水周期为2d 时出水 CODCr去除率达到了74%‚镜 检瓶内微生物活性良好‚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大量 繁殖‚钟虫、累枝虫等固着型纤毛虫虽数量不及培养 期间但个体活性较好‚以此可间接反映出目标微生 物生长良好‚对造纸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 2∙2 菌种分离 菌种分离结果见图1.图中‚A 种菌落内圈为绿 色绒粒‚中圈为绿色与白色混杂‚最外圈为乳白色绒 粒;B 种菌落大部分为白色茸状‚边缘有少量黄绿色 菌生长;C 种菌落大部分为淡黄色绒粒状‚镜检均有 少量菌丝孢子. 图1 杂菌接种普通培养基3d 后照片 Fig.1 Photo of mixed-bacteria inoculation ordinary culture medi￾um after3d 培养5d 后‚培养基上菌落蔓延至整个培养皿 中.A 菌落外圈为白绒状‚内圈全变绿;B 几乎全为 白色;C 仍为淡黄色绒粒‚镜检菌丝不发达. 2∙3 菌种鉴定 培养1d 后 A、B 两菌种在原水滴周围有生长菌 落出现‚C 菌种没有在原水滴周围生长的情况;培养 2d 后 A、B 两菌种在培养皿内都生长‚并且均能在 原水周围生长出菌落‚C 菌种仍没有出现在原水周 围的菌落(培养1周后‚仍没有出现). 实验证实经驯化后的杂菌中含有两种可适应造 纸废水的单一性状菌种‚它们都有可能是目标菌种 ---白腐菌. 经两次连续分离后主要获得两种菌:一种为绿 色绒粒状菌‚初步认为是绿色木霉‚镜检为丝状;另 一种为白色绒状‚初步认为是白腐菌‚镜检为长 丝菌. 在培养皿中接种白色绒状菌落‚用加入琼脂及 少量单宁酸的专项培养基培养‚温度控制在32℃‚ 经2d 培养后‚在菌落外侧形成了肉眼可见的褐色 轮环‚可见接种的白色绒状菌是白腐菌. 对已鉴别出的目标菌种---白腐菌---进行革 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目标菌种为紫 色.根据革兰氏染色原理‚可判定该菌种为革兰氏 阳性菌.菌种的形状为短杆状.见图2和图3. 图2 普通显微镜下菌种革兰氏染色照片 Fig.2 Microscope photo of Gram-stained bacteria 图3 油镜下菌种革兰氏染色照片 Fig.3 Oil lens photo of Gram-stained bacteria ·57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