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它供电的情况下,电流在0.01A~0.015A之间变化 (3)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如图1.13(a)所示,已知 Us=20V,负载电阻R1=509,当电源内阻分别为029和 IsR 30时,流过负载的电流各为多少?由计算结果可说明什自 么问题? (a)电压源模型(b)电流源模型 解析:当 =029时,I=2004A 图1.13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 0.2+50 当Ru"=309时,I 30+≤=025A 由计算结果可知,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越小越好。内阻太大时,电源内阻上分压过多,致使 对外供出的电压过低,从而造成电源利用率不充分。 (4)当电流源内阻很小时,对电路有何影响? 解析:电流源的内阻和负载是并联关系,并联可以分流。因此当电流源内阻较小时,它 分配到内阻上的电流就会较大,从而造成分配给外电路负载的电流相应较小,由此不仅使电源 的利用率太低,还会造成内阻过热而不利于电源 1.5电路的等效变换 1、学习指导 (1)电阻等效 本章初步接触到了电路“等效”的问题,电路等效是贯穿电路分析基础全课程的一条 主线。学习时应深刻领会电路的“等效”概念:等效是指对等效变换之外的电路部分效果相同, 对等效变换的电路部分效果一般不相同 电阻等效关键在于正确找结点,确定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或Y或△关系 (2)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 两种理想电源之间是没有等效而言的,因为它们是无穷大功率源。而两种实际模型之间 是可以等效互换的。在等效互换的过程中一定注意:电源模型连接的端钮位置不能挪动,连接 在两个电路端钮上的电压源模型变换为电流源模型时(或电流源模型变换为电压源模型时), 电源的内阻不变,只是电流源的数值等于电压源的数值除以其内阻(或电压源的数值等于电流 源的数值乘以其内阻)。 2、检验学习结果解析 (1)图1.18(a)所示电路中,设Us1=2V,Us2=4V,Ru1=Ru2=R=29。求图(c)电路 中的理想电流源、图(d)中的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再分别求出两等效电路中负载R上吸 收的功率。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9 它供电的情况下,电流在 0.01A~0.015A 之间变化。 (3)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如图 1.13(a)所示,已知 US=20V,负载电阻 RL=50Ω,当电源内阻分别为 0.2Ω和 30Ω时,流过负载的电流各为多少?由计算结果可说明什 么问题? 解析:当 RU′=0.2Ω时, 0.4 0.2 50 20  + I = A; 当 RU″=30Ω时, 0.25 30 50 20 = + I = A。 由计算结果可知,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越小越好。内阻太大时,电源内阻上分压过多,致使 对外供出的电压过低,从而造成电源利用率不充分。 (4)当电流源内阻很小时,对电路有何影响? 解析:电流源的内阻和负载是并联关系,并联可以分流。因此当电流源内阻较小时,它 分配到内阻上的电流就会较大,从而造成分配给外电路负载的电流相应较小,由此不仅使电源 的利用率太低,还会造成内阻过热而不利于电源。 1.5 电路的等效变换 1、学习指导 (1)电阻等效 本章初步接触到了电路 “等效” 的问题,电路等效是贯穿电路分析基础全课程的一条 主线。学习时应深刻领会电路的“等效”概念:等效是指对等效变换之外的电路部分效果相同, 对等效变换的电路部分效果一般不相同。 电阻等效关键在于正确找结点,确定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或 Y 或Δ关系。 (2)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 两种理想电源之间是没有等效而言的,因为它们是无穷大功率源。而两种实际模型之间 是可以等效互换的。在等效互换的过程中一定注意:电源模型连接的端钮位置不能挪动,连接 在两个电路端钮上的电压源模型变换为电流源模型时(或电流源模型变换为电压源模型时), 电源的内阻不变,只是电流源的数值等于电压源的数值除以其内阻(或电压源的数值等于电流 源的数值乘以其内阻)。 2、检验学习结果解析 (1)图 1.18(a)所示电路中,设 US1=2V,US2=4V,RU1= RU2= R=2Ω。求图(c)电路 中的理想电流源、图(d)中的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再分别求出两等效电路中负载 R 上吸 收的功率。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图 1.13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 (a)电压源模型 Ri + US - RU IS (b)电流源模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