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遇险等)。 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四个) (1)可溶性岩石 较难溶的RC0,岩石为主,因盐岩RSO,溶解度大而分布面积小,一溶全溶, 无存留,不易保有成地貌。 (2)溶蚀性的水 CO:+H.0+CaCO.-Ca*+2HCO, 多指水中含较多的C0,压力大,温度高一C0溶解度增大,故现代岩溶在我 国多见于南岭以南亚热带地区(北方岩溶发育区代表该区某段时间内曾历亚絷带 气候)。 (3)透水性强的岩石 指岩石中连通性孔隙较多,可促进水的流动及与岩石的充分接触,溶蚀, (RC0性脆,构造裂隙发育,且多呈层状,层间缝隙较大)。 (4)流动性的水 水必须是流动的,方可将溶蚀入水的Ca迅速运走,否则,水中Ca很快就 会达到饱和,溶蚀反应便无法再进行下去,难以形成岩溶。 二,岩溶地貌 依据岩溶发育的位置,可分为地上岩溶和地下岩溶两大类。 (1)地上岩溶 ①溶沟、石芽:溶沟指细小水流冲蚀岩石表面所形成的微小“U”形沟槽, 石芽指由地表流水沿岩石裂缝侵蚀而形成的数厘米至数十米高的地面突起物(云 南路南“石林”)。 ②孤峰、峰从和峰林:由地下水、地表水联合溶蚀所形成的及地面突兀而起 的陡立山峰,单个山峰称孤峰,从同一岩基上耸立起的多个山峰称峰丛,众多的 孤峰、峰丛聚集一处称为峰林。 ③天生桥:由地下水、地表水溶蚀而成的横跨水道两岸的残留岩块。 (2)地下岩溶 ①落水洞:地表水、地下水流侵蚀而成联接上、下层岩溶洞穴的垂直洞穴(地 表水的突然消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