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i)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 3.14厚度 3.14.1厚度附加量 厚度附加量按式(1)确定: C=C十C2 式中:C—一厚度附加量,m C—一材料厚度负偏差,按3.14.1.1,m C2—一腐蚀裕量,按3.14.1.2,mm 3.14.1.1材料厚度负偏差 板材或管材的厚度负偏差按材料标准的规定,当材料的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 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负偏差可忽略不计 换热管不考虑厚度负偏差 3.14.1.2腐蚀裕量 为防止换热器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应考虑腐蚀裕量,具 体规定如下: a)对有腐蚀或磨损的零件,应根据预期的寿命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腐 蚀裕量: b)换热器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 c)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换热器,腐蚀裕量不小于 3.14.1.3换热器主要元件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 a)管板、浮头法兰、球冠形封头和钩圈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 b)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和圆筒的内表面应考虑腐蚀裕量: c)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可把高岀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 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 d)压力容器法兰和管法兰的内直径面上应考虑腐蚀裕量; e)换热管不考虑腐蚀裕量 f)拉杆、定距管、折流板和支持板等非受压元件,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 3.14.2计算厚度 计算厚度指按GB150和本标准有关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3.13.2 中载荷所需的厚度。 3.14.3设计厚度 设计厚度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3.14.4名义厚度 名义厚度指设计厚度加上材料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材料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 注在图样上的厚度 3.14.5有效厚度 有效厚度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材料厚度负偏差。 3.15许用应力 3.15.1符号 σb—一材料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Ma σs(oo2)——材料标准常温屈服点(或0.2%屈服强度),MPa; σs(σa2)-—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屈服点(或0.2%屈服强度),MPa14 i)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 3.14 厚度 3.14.1 厚度附加量 厚度附加量按式(1)确定: C=C1十C2 (1) 式中:C——厚度附加量,mm; C1——材料厚度负偏差,按3.14.1.1,mm; C2——腐蚀裕量,按3.14.1.2,mm。 3.14.1.1 材料厚度负偏差 板材或管材的厚度负偏差按材料标准的规定,当材料的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 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负偏差可忽略不计。 换热管不考虑厚度负偏差。 3.14.1.2 腐蚀裕量 为防止换热器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应考虑腐蚀裕量,具 体规定如下: a)对有腐蚀或磨损的零件,应根据预期的寿命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腐 蚀裕量; b)换热器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 c)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换热器,腐蚀裕量不小于 1mm。 3.14.1.3 换热器主要元件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 a)管板、浮头法兰、球冠形封头和钩圈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 b)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和圆筒的内表面应考虑腐蚀裕量; c)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可把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 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 d)压力容器法兰和管法兰的内直径面上应考虑腐蚀裕量; e)换热管不考虑腐蚀裕量; f)拉杆、定距管、折流板和支持板等非受压元件,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 3.14.2 计算厚度 计算厚度指按GB l50和本标准有关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3.13.2 中载荷所需的厚度。 3.14.3 设计厚度 设计厚度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3.14.4 名义厚度 名义厚度指设计厚度加上材料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材料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 注在图样上的厚度。 3.14.5 有效厚度 有效厚度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材料厚度负偏差。 3.15 许用应力 3.15.1 符号 sb ——材料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MPa; ( ) s S s 0.2 ——材料标准常温屈服点(或O.2%屈服强度),MPa; ( ) 0.2 t t s S s ——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屈服点(或0.2%屈服强度),MPa;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