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总论 名词解释 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可比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会计主体 8、持续经营 9、会计分期 10、会计恒等式 ll、历史成本原则 12、会计核算 13、会计监督 14、重要性原则 15、初次确认 16、再次确认 二、判断题 1、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都是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 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 求 2、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 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3、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4、当负债总额不变时,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是由利润或亏损导致的 5、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 据某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 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6、对于某一会计主体来说,收入必然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入,费用必然表现为 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出。 7、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8、利润是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所以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与计量。 9、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计量理论的基本依据。 10、会计准则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要求 ll、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正确进行资产、负债计量的基本准则 12、会计分期不同,对利润总额不会产生影响 3、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一般按会计部门的分工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执 行 14、权益指的就是所有者权益。 15、资产只有与权益项目一一对应,才能保持数量上的平衡。 16、会计恒等式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是平衡的第一章 总 论 一、名词解释 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可比性原则 5、权责发生制原则 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会计主体 8、持续经营 9、会计分期 10、会计恒等式 11、历史成本原则 12、会计核算 13、会计监督 14、重要性原则 15、初次确认 16、再次确认 二、判断题 1、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都是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 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 求。 2、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 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3、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4、当负债总额不变时,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是由利润或亏损导致的。 5、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 据某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 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6、对于某一会计主体来说,收入必然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入,费用必然表现为 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出。 7、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8、利润是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所以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与计量。 9、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计量理论的基本依据。 10、会计准则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要求。 1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正确进行资产、负债计量的基本准则。 12、会计分期不同,对利润总额不会产生影响。 13、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一般按会计部门的分工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执 行。 14、权益指的就是所有者权益。 15、资产只有与权益项目一一对应,才能保持数量上的平衡。 16、会计恒等式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是平衡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