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19.第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 (2分) 第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樊侯庙灾记(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 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 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 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停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騁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 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 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早,伏阴不兴,壮阳刚燥, 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鸣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傳:插入,刺入。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乎 B 兮 2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4分) 、写作70分 25.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 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 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按要求填空。(5分) (1)英俊沉下僚咏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按要求选择。(5分)5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19. 第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 ;(2) 。(2 分) 20. 第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 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2 分) 樊 侯①庙灾记(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 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 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 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 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 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 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 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 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21. 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乎 B.欤 C.兮 D.哉 22. 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 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 分)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4 分) 三、写 作 70 分 25.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 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 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 要 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 考答案 1.按要求填空。(5 分) (1)英俊沉下僚 咏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2.按要求选择。(5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