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钓者 鲆德斌 我真羡慕钓者,一竿在握,心与眼就合二为一,合成了水面那一点浮漂儿,世界也就浓缩在那一 点浮漂儿上。浮漂儿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心眼就有多大。他们手握的不是渔竿,而是 身心双俱的痴迷跟闲适 说到钓鱼的收获,大概首推《列子》中的龙伯国“大人”。载负神仙居住大山的十五只巨鳘,被 他一下子钓起了六只。能与他一比的大概只有《庄子》篇中的任公子。他用五十头犍牛作鱼饵,人 蹲在会稽,钩撒在东海,钓了一年多,终于钓到一条大鱼。多大?制成干鱼让浙江以东,岭南以北的 人全都吃膩了 这“大人”和任公子钓到的鱼该算世上最大的了吧?不然。还有比他俩更会钓的 你看,渭水之畔,悠然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钓者。谁见过这样的钓者:他把钩儿垂得直直的,也不 挂鱼饵,他还将钩儿离开水面三尺三寸。那垂直的钩上当然不是什么饵也没挂。否则,他哪得“愿 者上钧”的自信乃至狷狂。那钩上挂着《六韬》《三咯》呢,此为匡世治政之奇谋,普天下的大鱼都 恨不能跳将起来一口啄了去! 果真,一条大鱼随文王缓缓游来,一跃而起咬住了离水三尺的钩儿。太公抓住这一刹的时机,屏 气握竿,顺势一提,“嘣——-!”渔线顿时绷得笔直,竿却弯成了满弓。渭水水面,不,那段历史的水域 霎时恶浪遮夭,惊涛蔽日,奔突起金戈铁马之杀伐铮铮。终于,“嗖”的一声,渔线在空中勒出一道美 丽的孤,那大鱼被太公提将上岸。多大?——八百年鲜活蹦跳的大周江山。 姜太公收渔竿走了,另一位钓者扛着渔竿又坐到了水边。不过这次不是渭水边,而是富春江畔。 这钓者的同窗正坐着现成的江山,请他去帮忙料理。他不愿去,他只想钓鱼。江山都能拿下的同窗 拿他却是无可奈何,反倒有些委屈地说:“朕何敢臣子陵哉!”——你要去钓鱼我哪敢勉强你呢。衣 衫鼓满江风清气,他就去了。闲闲的,澹澹的。 多少人拐弯抹角吮疽舐痔都要攀附权贵有所谍,他却就枕一江的涛声鸟鸣,傍石而栖,度过一生。 他到底不是那种“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士,不是陈眉公那类“翩然一只云中鹤, 飞来飞去宰相衙”的货色。一部二十五史的“隐逸之士”在他面前实在有些矫情作态 于是,富春江的滟潋碧波成了一面镜子。有后世上京考取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钓台,作诗曰: 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有后儒贡师泰面见钓台也汗颜:“惭愧白头 奔走客,题诗也到富春山。”这江水,洗涤浮世多少功名利禄之尘埃;这钓者,让我们于汹汹浊世中嗅 到一缕来自远古的淳朴清风,怡心适情 也许严子陵根本没意识到,他不钓价值,却钓出一种品位、一种淡到极处的人生至味、一种生命」 的情致来。 他就是这样,以钓者的姿势,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人格的参照系统 江河水悠悠地流着,两岸钓者如过江之鲫,钓名也罢,钓誉也罢,连钩带人都一去不返。这时,又 一位钓者,于莽莽飞雪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一叶扁舟,从大唐驶来,垂钓于我们的审美视野。 高三语文共10页(第5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钓 者 邹德斌 我真羡慕钓者,一竿在握,心与眼就合二为一,合成了水面那一点浮漂儿,世界也就浓缩在那一 点浮漂儿上。浮漂儿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心眼就有多大。他们手握的不是渔竿,而是 身心双俱的痴迷跟闲适。 说到钓鱼的收获,大概首推《列子》中的龙伯国“大人”。载负神仙居住大山的十五只巨鳌,被 他一下子钓起了六只。能与他一比的大概只有《庄子》篇中的任公子。他用五十头犍牛作鱼饵,人 蹲在会稽,钩撒在东海,钓了一年多,终于钓到一条大鱼。多大?制成干鱼让浙江以东,岭南以北的 人全都吃腻了。 这“大人”和任公子钓到的鱼该算世上最大的了吧?不然。还有比他俩更会钓的。 你看,渭水之畔,悠然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钓者。谁见过这样的钓者:他把钩儿垂得直直的,也不 挂鱼饵,他还将钩儿离开水面三尺三寸。那垂直的钩上当然不是什么饵也没挂。否则,他哪得“愿 者上钩”的自信乃至狷狂。那钩上挂着《六韬》《三略》呢,此为匡世治政之奇谋,普天下的大鱼都 恨不能跳将起来一口啄了去! 果真,一条大鱼随文王缓缓游来,一跃而起咬住了离水三尺的钩儿。太公抓住这一刹的时机,屏 气握竿,顺势一提,“嘣——!”渔线顿时绷得笔直,竿却弯成了满弓。渭水水面,不,那段历史的水域 霎时恶浪遮天,惊涛蔽日,奔突起金戈铁马之杀伐铮铮。终于,“嗖”的一声,渔线在空中勒出一道美 丽的弧,那大鱼被太公提将上岸。多大?——八百年鲜活蹦跳的大周江山。 姜太公收渔竿走了,另一位钓者扛着渔竿又坐到了水边。不过这次不是渭水边,而是富春江畔。 这钓者的同窗正坐着现成的江山,请他去帮忙料理。他不愿去,他只想钓鱼。江山都能拿下的同窗 拿他却是无可奈何,反倒有些委屈地说:“朕何敢臣子陵哉!”——你要去钓鱼我哪敢勉强你呢。衣 衫鼓满江风清气,他就去了。闲闲的,澹澹的。 多少人拐弯抹角吮疽舐痔都要攀附权贵有所谋,他却就枕一江的涛声鸟鸣,傍石而栖,度过一生。 他到底不是那种“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士,不是陈眉公那类“翩然一只云中鹤, 飞来飞去宰相衙”的货色。一部二十五史的“隐逸之士”在他面前实在有些矫情作态。 于是,富春江的滟潋碧波成了一面镜子。有后世上京考取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钓台,作诗曰: “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有后儒贡师泰面见钓台也汗颜:“惭愧白头 奔走客,题诗也到富春山。”这江水,洗涤浮世多少功名利禄之尘埃;这钓者,让我们于汹汹浊世中嗅 到一缕来自远古的淳朴清风,怡心适情。 也许严子陵根本没意识到,他不钓价值,却钓出一种品位、一种淡到极处的人生至味、一种生命 的情致来。 他就是这样,以钓者的姿势,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人格的参照系统。 江河水悠悠地流着,两岸钓者如过江之鲫,钓名也罢,钓誉也罢,连钩带人都一去不返。这时,又 一位钓者,于莽莽飞雪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一叶扁舟,从大唐驶来,垂钓于我们的审美视野。 高三语文共 10 页(第 5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