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资学 Resources science 第33卷第6期2011年6月 2011,33(6):1195-1203 Vol 33, No 6., 2011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6-1195-0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张景华2,封志明',姜鲁光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 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 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 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 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 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教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 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 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毅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硏究目 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关键词: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研究进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1引言 感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覆被和全球变化等大尺度的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科学研究中,土地利用和植被分类系统中的某些类 的一个核心和热点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别在遥感中无法识别,因此科学家们结合遥感获取 不仅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地表地物属性特征的能力提出了土地覆被分类系 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而且影响地球生统。 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 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已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众 循环等方面,从而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多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但迄今为止仍没 减少、生态环境演变等密切相关叫。因此,国际地圈有一个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具有普适性的分类 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系统,从而导致土地分类所得到的结果几乎都无法 (HDP)于199年共同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严格验证和直接对比。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 科学研究计划》列为核心项目叫。 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 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中,土地利究进展,并就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发展与 用/土地覆被分类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完善进行了讨论和展望,试图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通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不仅可以了解各种土变化研究提供翔实资料与参考依据 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基本属性,而且可以认识土2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区域结构与分布特点,为进一步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大多是基于野外调查 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地域差异性奠定基编制土地利用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像片 础。对地表的描述最早采用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开始广泛用于区域土地调查与制图。进入50年 植被分类系统,然而,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遥代,人们开始探讨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大范围土地利 收稿日期:2010-06-11;修订日期:2011-03-31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编号:2008FY110300)。 作者简介:张景华,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E- mail: zhangji.09b@ Pigsnrr-ac.cm 通讯作者:封志明,E-mail: fengze@ Igsnrraccn weIci resct. cn 9199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33卷 第6期 2011年6月 2011,33(6):1195-1203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6 JUN.,2011 http://www.resci.cn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6-1195-0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张景华1,2 ,封志明1 ,姜鲁光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 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 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 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 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 土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 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 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数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研究目 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关键词: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研究进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1 引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 的一个核心和热点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不仅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 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而且影响地球生 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 循环等方面,从而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 减少、生态环境演变等密切相关[1] 。因此,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 (IHDP)于1995年共同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科学研究计划》列为核心项目[2] 。 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中,土地利 用/土地覆被分类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一个环节。 通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不仅可以了解各种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基本属性,而且可以认识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区域结构与分布特点,为进一步 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地域差异性奠定基 础。对地表的描述最早采用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 植被分类系统,然而,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遥 感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覆被和全球变化等大尺度的 科学研究中,土地利用和植被分类系统中的某些类 别在遥感中无法识别,因此科学家们结合遥感获取 地表地物属性特征的能力,提出了土地覆被分类系 统[3] 。 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已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众 多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但迄今为止仍没 有一个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具有普适性的分类 系统,从而导致土地分类所得到的结果几乎都无法 进行严格验证和直接对比。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 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 究进展,并就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发展与 完善进行了讨论和展望,试图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变化研究提供翔实资料与参考依据。 2 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大多是基于野外调查 编制土地利用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像片 开始广泛用于区域土地调查与制图[4] 。进入 50 年 代,人们开始探讨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大范围土地利 收稿日期:2010-06-11;修订日期:2011-03-31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编号:2008FY110300)。 作者简介:张景华,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E-mail:zhangjh.09b@igsnrr.ac.cn 通讯作者:封志明,E-mail: fengzm@igsnrr.ac.cn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