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司乐 官名。《周礼》谓春官所属有大司乐,设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六人 及府、史、胥、徒等人员。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亦称大乐正,又与乐师(小乐正)通称乐 正,通掌大小学之政法,而专教大学,师氏、保氏、乐师则专教小学。大学之名,诸说纷异,《周礼》 作“成均”,《礼记·王制》谓:“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顆宫。” 大司马 官名。《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汉元狩四年(前119)始置,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号前。 地节三年(前67),始单置。绥和元年(前8)与丞相、大司空为三公。建武二十七年(51),改名太 尉。灵帝时又于太尉外另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三公之上。南北朝置废不常。陈用作赠官 北朝魏、齐与大将军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以为夏官府之长, 以卿任其职。隋以后废。明、清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农 官名。秦置治粟内史。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景帝后元年(前143),改名为大农令。武帝太 初元年(前104),再改为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 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 丞。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东汉复原名,职掌如旧,仅将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汉末以后, 财政收支划归尚书的度支,各种理财之官,陆续出现,大司农的职权缩小。东晋一度裁撤。南朝梁、 陈称司农卿。北魏复为大司农。北齐以司农寺为官署名,司农寺卿为官名。隋、唐沿齐制,所司以仓 储为主,汉大司农所司,大部归户部。宋、金、元均设大司农,金以司农司为署名,元先后以农政院、 务农司、司农寺为署名。明太祖一度设司农司及卿、少卿等官罘久撤销,其职并入户部。大司农为户 部尚书的习称,简称大农 大司农司 元官署名。掌农桑、水利、学校、饥荒等事。至元七年(1270)始置,十四年罢。十八年,改立 农政院:二十年先后改立务农司与司农寺。二十三年,仍改大司农司,有大司农、大司农卿、少卿等 大司徒 官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汉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建武二十七年 (51),改称司徒。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大司宪 唐官名。龙朔二年(662),改御史台为宪台,御史大夫为大司宪。咸亨元年(670)冬,复原名 大惕隐司 辽官署名。属北面官系。太祖时置。掌皇族政教。长官为惕称(亦称梯里已),下有知惕稳司事、 惕隐都监等官 大天 唐吏部尚书别称。见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第十五条“官称别名”。 大田 官名。田官之长。春秋、战国时齐、秦国设置。《吕氏春秋·勿躬》:“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大司乐 官名。《周礼》谓春官所属有大司乐,设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六人 及府、史、胥、徒等人员。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亦称大乐正,又与乐师(小乐正)通称乐 正,通掌大小学之政法,而专教大学,师氏、保氏、乐师则专教小学。大学之名,诸说纷异,《周礼》 作“成均”,《礼记·王制》谓:“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 大司马 官名。《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汉元狩四年(前 119)始置,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号前。 地节三年(前 67),始单置。绥和元年(前 8)与丞相、大司空为三公。建武二十七年(51),改名太 尉。灵帝时又于太尉外另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三公之上。南北朝置废不常。陈用作赠官。 北朝魏、齐与大将军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以为夏官府之长, 以卿任其职。隋以后废。明、清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农 官名。秦置治粟内史。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景帝后元年(前 143),改名为大农令。武帝太 初元年(前 104),再改为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 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 丞。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东汉复原名,职掌如旧,仅将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汉末以后, 财政收支划归尚书的度支,各种理财之官,陆续出现,大司农的职权缩小。东晋一度裁撤。南朝梁、 陈称司农卿。北魏复为大司农。北齐以司农寺为官署名,司农寺卿为官名。隋、唐沿齐制,所司以仓 储为主,汉大司农所司,大部归户部。宋、金、元均设大司农,金以司农司为署名,元先后以农政院、 务农司、司农寺为署名。明太祖一度设司农司及卿、少卿等官罘久撤销,其职并入户部。大司农为户 部尚书的习称,简称大农。 大司农司 元官署名。掌农桑、水利、学校、饥荒等事。至元七年(1270)始置,十四年罢。十八年,改立 农政院;二十年先后改立务农司与司农寺。二十三年,仍改大司农司,有大司农、大司农卿、少卿等 官。 大司徒 官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汉元寿二年(前 1),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建武二十七年 (51),改称司徒。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大司宪 唐官名。龙朔二年(662),改御史台为宪台,御史大夫为大司宪。咸亨元年(670)冬,复原名。 大惕隐司 辽官署名。属北面官系。太祖时置。掌皇族政教。长官为惕称(亦称梯里已),下有知惕稳司事、 惕隐都监等官。 大天 唐吏部尚书别称。见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第十五条“官称别名”。 大田 官名。田官之长。春秋、战国时齐、秦国设置。《吕氏春秋·勿躬》:“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