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丁编传记 第一章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 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为人精明 克勤克俭。母亲文氏,乐善好施,笃信佛教。兄弟三人。大弟毛泽民,小弟 毛泽覃,均在毛泽东影响下投身中国革命,并在革命斗争中壮烈捐躯。 毛泽东的幼年是在湘乡外祖家度过的。6岁起在田里帮助劳动,8岁起先 后在韶山南岸等处私塾读书。少年毛泽东深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隋唐演义》等具有反叛精神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910年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受维新思想影响 1911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 从戎,在湖南新军当了半年兵。退伍后,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不久退 学。他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怀着极大的兴趣阅 读西方民主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代表作,开阔了眼界。 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2月,第四师范学校 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湖南一师,他专心研修哲学、史地、文学等 课程,勤学不倦。他还通过假期游学、举办工人夜学,广泛接触社会,增强 救国救民的意识。他酷爱登山、游泳、日光浴等体育锻炼,并在《新青年》 发表《体育之研究》长文,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 在湖南一师为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情况举办的“人物互选”活动中,他 得票最多,独得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六项优秀。在湖南· 师期间,毛泽东受老师杨昌济的影响最大。经杨昌济介绍,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 1918年4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前夕,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 会。不久,又共同发起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于同年8月第一次到北京 经已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介绍,他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 并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他广泛接触各种进步思潮,读到一些传播马克 思主义的书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夕,毛泽东回到长沙。他以新民学会会 员为核心,积极指导湖南学生联合会的罢课斗争,成为湖南学生爱国运动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推动成立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等组织,使反帝爱 国斗争迅速扩展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同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该 刊成为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称颂俄 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 同年12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他第二次来到北京。1920 年1月,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进步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前后,他读到 《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初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年5月到上海, 会见正在这里筹建共产党组织的陈独秀陈独秀关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的 谈话,对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7月 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他创办了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在湖南传播马 克思主义。同年11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秋冬之间,他同何 叔衡等组织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冬,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丁编 传记 第一章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 12 月 26 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 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为人精明, 克勤克俭。母亲文氏,乐善好施,笃信佛教。兄弟三人。大弟毛泽民,小弟 毛泽覃,均在毛泽东影响下投身中国革命,并在革命斗争中壮烈捐躯。 毛泽东的幼年是在湘乡外祖家度过的。6 岁起在田里帮助劳动,8 岁起先 后在韶山南岸等处私塾读书。少年毛泽东深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隋唐演义》等具有反叛精神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910 年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受维新思想影响。 1911 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 从戎,在湖南新军当了半年兵。退伍后,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不久退 学。他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怀着极大的兴趣阅 读西方民主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代表作,开阔了眼界。 1913 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 学校预科。1914 年 2 月,第四师范学校 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湖南一师,他专心研修哲学、史地、文学等 课程,勤学不倦。他还通过假期游学、举办工人夜学,广泛接触社会,增强 救国救民的意识。他酷爱登山、游泳、日光浴等体育锻炼,并在《新青年》 发表《体育之研究》长文,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917 年 6 月, 在湖南一师为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情况举办的“人物互选”活动中,他 得票最多,独得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六项优秀。在湖南一 师期间,毛泽东受老师杨昌济的影响最大。经杨昌济介绍,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4 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前夕,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 会。不久,又共同发起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于同年 8 月第一次到北京。 经已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介绍,他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 并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他广泛接触各种进步思潮,读到一些传播马克 思主义的书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夕,毛泽东回到长沙。他以新民学会会 员为核心,积极指导湖南学生联合会的罢课斗争,成为湖南学生爱国运动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推动成立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等组织,使反帝爱 国斗争迅速扩展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同年 7 月 14 日,创办《湘江评论》,该 刊成为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称颂俄 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 同年 12 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他第二次来到北京。1920 年 1 月,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进步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前后,他读到 《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初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年 5 月到上海, 会见正在这里筹建共产党组织的陈独 秀。陈独秀关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的 谈话,对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 年 7 月, 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他创办了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在湖南传播马 克思主义。同年 11 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秋冬之间,他同何 叔衡等组织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冬,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