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生化篇—文学风格与作家生命 发布时间:2008-06-19浏览次数:1125 (四)、文学风格与作家生命 文学风格是一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作品整体风貌,但不管是作 品内容或形式,又都与作家的个性精神、生命态度相关。不同作家的个性精神、生命态 度浸透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五彩缤纷的文学世 界即是由风格特征各异的作品所构成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理论极其丰富,先秦哲人的一些言论对古代文学风格论即有影响。 如《孟子·公孙丑上》云:“[言皮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 所穷 [言皮]辞、淫辞、邪辞、遁辞指人的不同语言特点,孟子自谓能知不同人的语 言特点及其缺陷毛病。孟子虽不是论文学风格,却能给后人以有益的启发。《周易·系辞 下》有一段关于人的心理与语言特征关系的论述,云:“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 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这是说,心理、思 想、品质、性格不同的人,其话语言辞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的话语言辞同人的心 理、思想、品质、性格有相对的—致性。《周易》亦不是论述文学风格,但却对后来的 文学风格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是古代文学风格理论的萌芽期,扬雄《法言.问 神》提出‘言,心声也”。王充《论衡·超奇》篇提岀: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 里,自相副称。这些论述表明,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心声的载体,作家的心理精神著 文学风格与作家的心理精神相一致的基本原理。到魏晋南北朝,随着文学的自觉和繁 荣,随着文论硏究的深入展开,文学风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曹丕《典论.论文》提 出"四科八体说和“文气说;陆机《文赋》提出绮靡、浏亮、相质、凄怆等十种文体风 格。刘勰《文心雕龙》则专设《体性》篇、《风骨》篇等,专门论述文学风格,从而使 文学风格论进一步系统化。至此,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已经完全成熟。唐宋以降,文学 风格理论日趋丰富和发展,皎然、严羽、高木秉、叶燮、姚鼐等都有重要的论述,特别 是出现了《二十四诗品》这样的文学风格论著。古人所论涉及风格成因、风格形态、作 品风格、作家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地域风格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风格 论的庞大理论体系。 1、风格概念及生命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文学风格与主体生命紧密联系起来。这首 先表现在风格概念中。古代文论中的风格概念很多,有体、体式、风格、格、体格、趣 向等,较常使用的主要是“体和“风格” “体"在古代文论中是一个多义性术语,可以指文体、体裁,也可以指风格。古代文论家 最初以"体指称文学风格。陆机《文赋》云:“体有万殊,物无-量,纷纭挥霍,形难为 状”。又云:“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体有万殊”,即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而 这“体"的万变屡迁,是因为文章描写事物的多姿多彩,描写对象的不同而导致文章 之“体的变化,显然,此“体应是文章的体貌风格,而不是指文体体裁。梁代萧子显《南 齐书.文学传论》云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 绮,终致迂回.…,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次则发唱惊生化篇——文学风格与作家生命 发布时间: 2008-06-19 浏览次数: 1125 (四)、文学风格与作家生命 文学风格是一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作品整体风貌,但不管是作 品内容或形式,又都与作家的个性精神、生命态度相关。不同作家的个性精神、生命态 度浸透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五彩缤纷的文学世 界即是由风格特征各异的作品所构成。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理论极其丰富,先秦哲人的一些言论对古代文学风格论即有影响。 如《孟子·公孙丑上》云:“[言皮]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 所穷……”。[言皮]辞、淫辞、邪辞、遁辞指人的不同语言特点,孟子自谓能知不同人的语 言特点及其缺陷毛病。孟子虽不是论文学风格,却能给后人以有益的启发。《周易·系辞· 下》有一段关于人的心理与语言特征关系的论述,云:“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 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这是说,心理、思 想、品质、性格不同的人,其话语言辞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的话语言辞同人的心 理、思想、品质、性格有相对的一致性。《周易》亦不是论述文学风格,但却对后来的 文学风格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是古代文学风格理论的萌芽期,扬雄《法言.问 神》提出“言,心声也”。王充《论衡·超奇》篇提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 里,自相副称。”这些论述表明,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心声的载体,作家的心理精神著 于竹帛,形诸文字,其作品的语言文字与作家的心理精神是“自相副称”的。这实际包含着 文学风格与作家的心理精神相一致的基本原理。到魏晋南北朝,随着文学的自觉和繁 荣,随着文论研究的深入展开,文学风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曹丕《典论.论文》提 出“四科八体”说和“文气”说;陆机《文赋》提出绮靡、浏亮、相质、凄怆等十种文体风 格。刘勰《文心雕龙》则专设《体性》篇、《风骨》篇等,专门论述文学风格,从而使 文学风格论进一步系统化。至此,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已经完全成熟。唐宋以降,文学 风格理论日趋丰富和发展,皎然、严羽、高木秉、叶燮、姚鼐等都有重要的论述,特别 是出现了《二十四诗品》这样的文学风格论著。古人所论涉及风格成因、风格形态、作 品风格、作家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地域风格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风格 论的庞大理论体系。 1、风格概念及生命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文学风格与主体生命紧密联系起来。这首 先表现在风格概念中。古代文论中的风格概念很多,有体、体式、风格、格、体格、趣 向等,较常使用的主要是“体”和“风格”。 “体”在古代文论中是一个多义性术语,可以指文体、体裁,也可以指风格。古代文论家 最初以“体”指称文学风格。陆机《文赋》云:“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 状”。又云:“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体有万殊”,即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而 这“体”的万变屡迁,是因为文章描写事物的多姿多彩,描写对象的不同而导致文章 之“体”的变化,显然,此“体”应是文章的体貌风格,而不是指文体体裁。梁代萧子显《南 齐书.文学传论》云: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 托辞华旷,虽存巧 绮,终致迂回……,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 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次则发唱惊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