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12 工程科学学报,第40卷,第4期 降雨激发边坡是以降雨为主导因子的多种因子 阶段后期(CD段) 协同作用下发生的复杂过程,尤其是暴雨级以上降 AB段,历时35h,进入该阶段初,位移在1h内 雨更易导致边坡失稳,因此,在强降雨天气应加强边 迅速拉升10mm,呈现“阶跃”现象.初始速度迅速 坡监测,减少人员作业 跳跃,达到1.0mmh',呈现“尖凸”现象.边坡可 表3滑坡前后降雨量强度 能进入加速变形阶段:BC段,历时20h,进入该阶段 Table 3 Rainfall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landslide 后位移快速拉升,幅度较大,6h累计值达30mm.同 日期 降雨强度/(mmdl) 时速度亦同步剧烈拉升,瞬时速度达到峰值3.0 6/23 20 mmh'.此阶段曲线呈“上凹型”,根据凹山采场情 6/24 24 况及4a雷达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凹山采场南帮监 6/25 9 测预警阈值为:6h时序内位移阈值20mm,速度阈 6/26 8 值1.5mmh1,而这两个参数需要同时满足方可做 6127 10 6128 11 出判断,单一超过仍需人工根据影响因素对预警结 6/29 20 果动态调整.此期间位移速度持续增加,滑坡迹象 6130 34 明显,符合滑坡迹象,表明滑坡进入临滑点:CD段, 71 169 历时30h,该阶段位移持续上升,12h累计达40mm, 72 83.5 增加趋势变缓,位移曲线出现“拐点”,曲线呈“上凸 713 55 714 47.5 型”,在“拐点”处发生滑坡,对应速度“凸点”(图6 715 27 中C点).现场滑坡如图7所示.速度曲线快速回 716 13 落,呈断崖式下降,由3.0mmh-1降到1.0mmh-, 717 12 短暂调整后又降到0mmh-1,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 718 3 期.该阶段1"、2"和3"区域变形规律保持同步,滑坡 719 体呈现整体破坏趋势.由4a的大量监测数据分析 7/10 9 711 5 得出,凹山采场南帮监测预警阈值为:12h时序内位 7/12 移阈值为30mm,速度阈值为2.5mmh-1.以上的 报警阈值是根据凹山采场的地质条件和雷达监测数 3.2滑坡过程规律分析 据分析得出,该阈值是在凹山采场多次滑坡偏帮的 根据位移速度曲线及分析结果(图6),可将滑 案例中总结出并不断修正后的结果.有一定的经验 坡分为初始变形阶段(OP段)、稳定变形阶段(PA、 值,该阈值在后期的滑坡和片帮中也得到了较好的 DE段)和加速变形阶段(AD段),其中加速变形阶 验证. 段还可细分为前期阶段(AB段)、中期阶段(BC段) (4)DE段一稳定变形阶段. 和后期阶段(CD段) DE段,历时235h,滑坡体于C点滑坡之后,边 3.2.1滑坡阶段划分 坡重新进入调整期,该阶段开始(图6中D点)位移 (1)OP段一初始变形阶段 曲线有短暂小幅增长,6h位移变形量不足5mm,12 OP段,历时80h,位移累计最大值25mm,日位 h不足10mm.区域1、2"和3同步明显,位移速度 移量不足8mm,期间速度最大值不足0.5mmh-, 曲线平缓近以直线,速度值降到0.3mm·h,后期 速度曲线无持续加速现象.位移和速度均有小幅增 在0附近微波动,表明边坡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处于 长,增长趋势明显且幅度不大,该阶段可认为是边坡 稳定变形阶段.实际上于D点后24h解除警报 的初始变形阶段. 3.2.2滑坡过程的“阶跃”与“尖凸”现象 (2)PA段一稳定变形阶段 根据图6(a)和6(b)的1"、2"和3"区域滑坡过 PA段,历时80h,位移速度曲线平缓近似一条 程曲线可知,滑坡体每经历一个阶段,位移曲线都会 直线,速度迅速回落到0附近波动,并持续一段时 出现“阶跃”现象,速度曲线都会出现“尖凸”现象, 间,边坡进入短暂休整期,为稳定变形阶段 但除稳定变形阶段外.“阶跃”现象会促使位移上升 (3)AD段一加速变形阶段. 到一个新高度,一般发生在每个阶段初,如图6(a) 此阶段历时85h,又可细分为加速变形阶段前 中OP段、AB段和CD段,并且“拐点”发生在其中 期(AB段),加速变形阶段中期(BC段),加速变形 一个“阶跃”阶段.“尖凸”现象会使速度值发生重工程科学学报,第 40 卷,第 4 期 降雨激发边坡是以降雨为主导因子的多种因子 协同作用下发生的复杂过程,尤其是暴雨级以上降 雨更易导致边坡失稳,因此,在强降雨天气应加强边 坡监测,减少人员作业. 表 3 滑坡前后降雨量强度 Table 3 Rainfall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landslide 日期 降雨强度/( mm·d - 1 ) 6 /23 20 6 /24 24 6 /25 9 6 /26 8 6 /27 10 6 /28 11 6 /29 20 6 /30 34 7 /1 169 7 /2 83. 5 7 /3 55 7 /4 47. 5 7 /5 27 7 /6 13 7 /7 12 7 /8 3 7 /9 3 7 /10 9 7 /11 5 7 /12 2 3. 2 滑坡过程规律分析 根据位移速度曲线及分析结果( 图 6) ,可将滑 坡分为初始变形阶段( OP 段) 、稳定变形阶段( PA、 DE 段) 和加速变形阶段( AD 段) ,其中加速变形阶 段还可细分为前期阶段( AB 段) 、中期阶段( BC 段) 和后期阶段( CD 段) . 3. 2. 1 滑坡阶段划分 ( 1) OP 段—初始变形阶段. OP 段,历时 80 h,位移累计最大值 25 mm,日位 移量不足 8 mm,期间速度最大值不足 0. 5 mm·h - 1, 速度曲线无持续加速现象. 位移和速度均有小幅增 长,增长趋势明显且幅度不大,该阶段可认为是边坡 的初始变形阶段. ( 2) PA 段—稳定变形阶段. PA 段,历时 80 h,位移速度曲线平缓近似一条 直线,速度迅速回落到 0 附近波动,并持续一段时 间,边坡进入短暂休整期,为稳定变形阶段. ( 3) AD 段—加速变形阶段. 此阶段历时 85 h,又可细分为加速变形阶段前 期( AB 段) ,加速变形阶段中期( BC 段) ,加速变形 阶段后期( CD 段) . AB 段,历时 35 h,进入该阶段初,位移在 1 h 内 迅速拉升 10 mm,呈现“阶跃”现象. 初始速度迅速 跳跃,达到 1. 0 mm·h - 1,呈现“尖凸”现象. 边坡可 能进入加速变形阶段; BC 段,历时 20 h,进入该阶段 后位移快速拉升,幅度较大,6 h 累计值达 30 mm. 同 时速度亦同步剧 烈 拉 升,瞬时速度达到峰值 3. 0 mm·h - 1 . 此阶段曲线呈“上凹型”,根据凹山采场情 况及 4 a 雷达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凹山采场南帮监 测预警阈值为: 6 h 时序内位移阈值 20 mm,速度阈 值 1. 5 mm·h - 1,而这两个参数需要同时满足方可做 出判断,单一超过仍需人工根据影响因素对预警结 果动态调整. 此期间位移速度持续增加,滑坡迹象 明显,符合滑坡迹象,表明滑坡进入临滑点; CD 段, 历时 30 h,该阶段位移持续上升,12 h 累计达 40 mm, 增加趋势变缓,位移曲线出现“拐点”,曲线呈“上凸 型”,在“拐点”处发生滑坡,对应速度“凸点”( 图 6 中 C 点) . 现场滑坡如图 7 所示. 速度曲线快速回 落,呈断崖式下降,由 3. 0 mm·h - 1降到 1. 0 mm·h - 1, 短暂调整后又降到 0 mm·h - 1,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 期. 该阶段 1# 、2# 和 3# 区域变形规律保持同步,滑坡 体呈现整体破坏趋势. 由 4 a 的大量监测数据分析 得出,凹山采场南帮监测预警阈值为: 12 h 时序内位 移阈值为 30 mm,速度阈值为 2. 5 mm·h - 1 . 以上的 报警阈值是根据凹山采场的地质条件和雷达监测数 据分析得出,该阈值是在凹山采场多次滑坡偏帮的 案例中总结出并不断修正后的结果. 有一定的经验 值,该阈值在后期的滑坡和片帮中也得到了较好的 验证. ( 4) DE 段—稳定变形阶段. DE 段,历时 235 h,滑坡体于 C 点滑坡之后,边 坡重新进入调整期,该阶段开始( 图 6 中 D 点) 位移 曲线有短暂小幅增长,6 h 位移变形量不足 5 mm,12 h 不足 10 mm. 区域 1# 、2# 和 3# 同步明显,位移速度 曲线平缓近似直线,速度值降到 0. 3 mm·h - 1,后期 在 0 附近微波动,表明边坡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处于 稳定变形阶段. 实际上于 D 点后 24 h 解除警报. 3. 2. 2 滑坡过程的“阶跃”与“尖凸”现象 根据图 6( a) 和 6( b) 的 1# 、2# 和 3# 区域滑坡过 程曲线可知,滑坡体每经历一个阶段,位移曲线都会 出现“阶跃”现象,速度曲线都会出现“尖凸”现象, 但除稳定变形阶段外. “阶跃”现象会促使位移上升 到一个新高度,一般发生在每个阶段初,如图 6( a) 中 OP 段、AB 段和 CD 段,并且“拐点”发生在其中 一个“阶跃”阶段. “尖凸”现象会使速度值发生重 · 214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