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16· 智能系统学报 第15卷 上说明这个学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应当 完成了。时至今日,研究者应当遵循怎样的科学 有“怎样研究”这个学科的宏观指南。前者就是关 范式来建立通用性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理论?本文 于这个学科的“科学观”,后者是关于研究这个学 的研究,就从这里开始。 科的“方法论”。科学观和方法论两者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有什么样的科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 1人工智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法论。通常,这个整体就称为“科学范式”,也称 20世纪中叶,人工智能的研究从酝酿阶段进 为“研究范式”,或者简称为“范式”。 入到正式起步阶段。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研究 科学范式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最高层次,是整 者们面前:实实在在的人工智能系统研究应当从 个科学研究活动的指导和支配力量。不管人们是 哪里入手? 否已经意识到,一切科学研究活动都必然要接受 那时,十分成功因而也十分流行的科学研究 某种科学范式的指导和支配,正如人类的活动无 方法论是“分而治之”;它指出:在研究复杂系统 不受到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和支配一样。 的时候,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相对简单因而比较 所以,科学范式(科学观和方法论)在科学研究活 容易研究的子系统,当这些子系统研究成功之 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同人类活动中的世界观 后,把它们的结果合成起来就还原成为了原系 和方法论的地位和作用一样。 统。作为复杂信息系统的人工智能,人们认为它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一类开放的复杂信息 的原型主要是人类的大脑,它们当然是极为复杂 系统,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高端产物。因此,人工 智能的研究应当遵循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但 的系统,因此符合“分而治之”的条件。 是,20世纪中叶人工智能问世的时候,世界上还 那么,如何对人脑进行“分而治之”的模拟研究? 不存在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这是因为,信息科 当时学界已有共识,系统具有3个基本要素: 学本身也是在20世纪中叶才快速崛起,还没有来 1)结构是系统的第一要素,因为若是没有系统的 得及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的科学范式。在这种情况 结构,就没有系统本身;2)功能是第二要素,有了 下,人工智能的研究就沿用了当时非常成熟也非 一定的系统结构,就可形成一定的功能:3)行为 常流行的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范式(其实信息科 是系统的第三要素,有了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系 学技术本身的研究状况也是如此)。 统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行为。 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观认为:1)研究对象是 于是,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便从模拟人类大 “客观”的物质,与主体因素无关:2)研究对象是 脑第一要素一大脑皮层结构开始。这便是以 “确定性”的物质,可以分解,可以合成;3)对物质 1943年McCulloch-Pitts发表的神经元数理逻辑模 的研究应当关注的是它们的结构与功能。与此相 型为开端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这种研究的 应,传统物质科学的方法论主张:1)应当“排除主 标志性特征是“模拟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的结构”, 观因素”;2)对复杂系统应当采用“分而治之”的方 因此被称为“结构主义人工智能研究”(也有不少 法;3)“纯形式化方法”就可以表示和分析物质的 人把它叫作“连接主义”,但“连接”不是“结构”的 结构和功能。 唯一特征,“连接”没有刻画被连接的“节点”的性 正是沿用了传统物质科学的范式,人工智能 质,因此,“连接”只是“结构”的一个不完整的下位 的研究就一直践行着“排除主观”、“分而治之”和 词,“连接主义”的称谓不如“结构主义”确切,还是 “纯粹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应当称为“结构主义”)。可见,那时虽然没有使用 传统物质科学的范式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影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 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迄今世界人工智能 但人工神经网络却是从人脑系统第一要素开始模 研究所取得的“局部进展”,得益于传统物质科学 拟人类智能的真正开端。这一点,通过近期“深层 的范式在人工智能研究活动中的统领地位,要不 神经网络”的表现,使人们看得更加清楚。 是因为有“分而治之”和“纯形式化的表示和分析 由于大脑皮层神经网络极为复杂,模拟人脑 方式”,那时的人们就不知道应当怎样去研究这样 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进展艰难。于是,一些 高度复杂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研究 思想敏锐的研究者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模拟人脑系 至今都无法建立通用性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理论, 统的第二要素一系统功能。这便是以模拟人 也受害于传统物质科学的范式在人工智能研究活 脑思维的逻辑功能为目标的第二种人工智能研究。 动中的统领地位,要不是实行了“分而治之”与“纯 1956年,McCarthy和Minsky等在美国麻省 形式化”,或许通用性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理论早就 Dartmouth举办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模拟人类逻辑上说明这个学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应当 有“怎样研究”这个学科的宏观指南。前者就是关 于这个学科的“科学观”,后者是关于研究这个学 科的“方法论”。科学观和方法论两者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有什么样的科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通常,这个整体就称为“科学范式”,也称 为“研究范式”,或者简称为“范式”。 科学范式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最高层次,是整 个科学研究活动的指导和支配力量。不管人们是 否已经意识到,一切科学研究活动都必然要接受 某种科学范式的指导和支配,正如人类的活动无 不受到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和支配一样。 所以,科学范式 (科学观和方法论) 在科学研究活 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同人类活动中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地位和作用一样。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一类开放的复杂信息 系统,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高端产物。因此,人工 智能的研究应当遵循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但 是,20 世纪中叶人工智能问世的时候,世界上还 不存在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这是因为,信息科 学本身也是在 20 世纪中叶才快速崛起,还没有来 得及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的科学范式。在这种情况 下,人工智能的研究就沿用了当时非常成熟也非 常流行的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范式 (其实信息科 学技术本身的研究状况也是如此)。 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观认为:1) 研究对象是 “客观”的物质,与主体因素无关;2) 研究对象是 “确定性”的物质,可以分解,可以合成;3) 对物质 的研究应当关注的是它们的结构与功能。与此相 应,传统物质科学的方法论主张:1) 应当“排除主 观因素”;2) 对复杂系统应当采用“分而治之”的方 法;3)“纯形式化方法”就可以表示和分析物质的 结构和功能。 正是沿用了传统物质科学的范式,人工智能 的研究就一直践行着“排除主观”、“分而治之”和 “纯粹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传统物质科学的范式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影 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迄今世界人工智能 研究所取得的“局部进展”,得益于传统物质科学 的范式在人工智能研究活动中的统领地位,要不 是因为有“分而治之”和“纯形式化的表示和分析 方式”,那时的人们就不知道应当怎样去研究这样 高度复杂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研究 至今都无法建立通用性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理论, 也受害于传统物质科学的范式在人工智能研究活 动中的统领地位,要不是实行了“分而治之”与“纯 形式化”,或许通用性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理论早就 完成了。时至今日,研究者应当遵循怎样的科学 范式来建立通用性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理论?本文 的研究,就从这里开始。 1 人工智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0 世纪中叶,人工智能的研究从酝酿阶段进 入到正式起步阶段。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研究 者们面前:实实在在的人工智能系统研究应当从 哪里入手? 那时,十分成功因而也十分流行的科学研究 方法论是“分而治之”;它指出:在研究复杂系统 的时候,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相对简单因而比较 容易研究的子系统,当这些子系统研究成功之 后,把它们的结果合成起来就还原成为了原系 统。作为复杂信息系统的人工智能,人们认为它 的原型主要是人类的大脑,它们当然是极为复杂 的系统,因此符合“分而治之”的条件。 那么,如何对人脑进行“分而治之”的模拟研究? 当时学界已有共识,系统具有 3 个基本要素: 1) 结构是系统的第一要素,因为若是没有系统的 结构,就没有系统本身;2) 功能是第二要素,有了 一定的系统结构,就可形成一定的功能;3) 行为 是系统的第三要素,有了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系 统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行为。 于是,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便从模拟人类大 脑第一要素−大脑皮层结构开始。这便是以 1943 年 McCulloch-Pitts 发表的神经元数理逻辑模 型为开端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1-5]。这种研究的 标志性特征是“模拟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的结构”, 因此被称为“结构主义人工智能研究”(也有不少 人把它叫作“连接主义”,但“连接”不是“结构”的 唯一特征,“连接”没有刻画被连接的“节点”的性 质,因此,“连接”只是“结构”的一个不完整的下位 词,“连接主义”的称谓不如“结构主义”确切,还是 应当称为“结构主义”)。可见,那时虽然没有使用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这个术语, 但人工神经网络却是从人脑系统第一要素开始模 拟人类智能的真正开端。这一点,通过近期“深层 神经网络”的表现,使人们看得更加清楚。 由于大脑皮层神经网络极为复杂,模拟人脑 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进展艰难。于是,一些 思想敏锐的研究者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模拟人脑系 统的第二要素−系统功能。这便是以模拟人 脑思维的逻辑功能为目标的第二种人工智能研究。 1956 年,McCarthy 和 Minsky 等在美国麻省 Dartmouth 举办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模拟人类逻辑 ·616·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5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