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这种情况下的空气处理流程与适用的控 这种处理流程的好处除可大量节能外, 制原理示于图3。该处理流程的相应焓湿图还可大大简化控制系统,取消后加热器,而且 示于图4.图3中所示的前置新风予处理机主表冷器的结构尺寸也可大大减轻减小,本来 组的作用与前述图1类似。唯一不同之处需要4排至6排管深的,如今多半也许只要2 是,在这里夏季需要将新风处理到温度更排就足够了,这种因素综合起来,无疑会导致 低,含湿量更小的状态点2.状态点2是室所有设备的大量节减,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的 内空气的露点温度。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显著降低 下,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新风予处理机组的任 然而,在比较上述两种处理方式时,也不 务是必须将新风所携带的全部湿负荷处理应不看到两者在功效上的差异。应该说,第 掉。然后,新风与回风相混合,根据室内干球种方式虽然投资费用大、耗能量大,但对 温度传感器To的指令,控制主表冷器冷水室内温、湿度控制的可靠性高,对不同热湿负 的开度,从而进一步达到所需的送风温度荷空调对象的适应性也较强。第二种方式虽 t。由图4可看到,在这里完全取消了二次加然可节省设备、省投资,节能性也较好,但 热,因而也完全避免了冷热抵消的现象 是,如果室内有显著的湿负荷,那么,它显然 也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其对温湿度控制的 可靠性差,对空调对象的适应性也较差 这些差异是工程设计人员理应充分认识并必 须引起注意的地方。不过,严格地说,对于室 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要求较严(如上述例中 的±5%)的场合,后一种处理流程的控制方 T 式是不可靠的,因为对于室内相对湿度的最 终直接控制手段只有加湿器而无去湿功能 这样,一且室内相对湿度超过其设定值,室内 T=10℃ 相对湿度传感器便只能感到“偏高”,全关加 湿器后,便再也无所作为了, 六、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上述的一些问题和观点本是笔者在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在这里表冷器只项中外联合设计工程中所碰到和多次争议小 需受单一的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的控制郎小的题目,颇有意思的是,上述个人的思想充 可? 分表达于1990年初,其时有关工程正处于设 在上文里我们曾提到关于一般表冷器的计阶段,笔者坚持上述观点,对外方设计单位 伴生的双重作用原理,在那里也曾提到,一般提出的空气处理过程和控制方案(即本文中 表冷器伴生的降温和去湿作用是难以分割开的图3),提出了反对意见。当时笔者除在 来,加以各别控制的。可是,在这里,表冷器口头上外,还用书面形式往返于两国之问与 却被人为,巧妙地限制于只产生单一的降温之力争,遗憾的是外方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 作用,(即只处理显热负荷)而不行去湿功能未于置信。无奈之下,笔者也只好怀着不安 不处理潜热负荷)。这样,利用单一的干球的心态,静待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了,及至 温度传感器自然就能控制住单一的降温作91年一季度工程正式投产后系统运行表 用 明,冬季、舂季室内相对湿度确实可稳稳地 9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id. Al rights reserved.©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