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例如由于生产者特殊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引起的产品差异就属于客观的差异,而由于 营销手段(广告、展销、销售网点等)造成消费者感觉上的不同则属于主观的差异。 我们已经知道,若两种产品是同质的,则产品之间替代弹性为无穷大:如果替代弹性 介于零与无穷大之间,那么这两种产品就不再是完全替代产品,即不再属于同质产品。关于 产品差异性的描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①,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在差异产品存在的条件下,关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分析,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 如何决定市场或行业内产品品种的数目 在需求方面,我们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 love of variety),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 的消费商品种类越来越好。另外,产品差异性带来的结果是每一厂商一般拥有相对固定的消 费者群体。对于一个单个厂商来说,如果他的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那么一部分消费 者会转而选择其它产品,但不会全部转移,因为其他厂商的产品不能完全替代他的产品:同 样,若他的产品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对他的产品需求会增加,但不会将全部消费者都吸 引起来,所以在差异产品存在的情况下,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一点 与完全垄断厂商面对向下斜率的需求曲线是一样的,因此每一个厂商在单个品种市场上都拥 有一定的垄断力量,而且与其他厂商的产品差异越大,垄断力量也就越强 由以上讨论可知,基于消费者偏好和追求垄断利润,每个厂商都倾向于选择不同于其 他厂商的产品,这样一来,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数目岂不要无限膨胀?但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条 件下,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如果市场中产品品种不断增加,那么由于市场规模有限 每一品种的产量都比较低,规模经济就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对于厂商而言,他既希望生产 更多的品种,又希望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但这两种追求对厂商来说很难两全齐美 因此,厂商只能在这两种追求中折衷一下,即要使生产规模不能太低,又要选择与其他厂商 不同的商品品种。最后,当市场均衡时,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是有限的。 决定市场中产品品种数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市场可自由进入这条假设。这一假 设意味着,当市场上存在垄断利润时,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随着市场中厂商的增 加,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因为此时每一个厂商面对的可部分替代他产品的其他 品种的数目会越来越多,厂商的需求曲线会变得越来越平坦。厂商之间的竞争会降低整个行 业的平均垄断利润,当行业垄断利润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就停止了。反之,当行业利润为 负时,就会有厂商退出市场,随着厂商的不断退出,竞争程度会下降,亏损就会下降,直到 重新达到零利润水平,厂商的退出就停止了。总之,当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 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这里,“垄断竞争”的含义可理解为因大量厂商的存在:故市场是“竞争”的,同时, 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其他厂商的品种,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每个厂商在其单 个产品市场上,又是“垄断”的。即在这类市场上,垄断和竞争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 均分别相同,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各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 另外,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 ①赫特林( Hotelling,1929)、张伯伦( Chamberlin,1951,1962)和兰卡斯特( Lancaster,1960)等人对 产品差异性的描述作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过一些十分有用的方法,如商品特性法(“Good- characteristics”的。例如由于生产者特殊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引起的产品差异就属于客观的差异,而由于 营销手段(广告、展销、销售网点等)造成消费者感觉上的不同则属于主观的差异。 我们已经知道,若两种产品是同质的,则产品之间替代弹性为无穷大;如果替代弹性 介于零与无穷大之间,那么这两种产品就不再是完全替代产品,即不再属于同质产品。关于 产品差异性的描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①,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在差异产品存在的条件下,关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分析,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 如何决定市场或行业内产品品种的数目。 在需求方面,我们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love of variety),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 的消费商品种类越来越好。另外,产品差异性带来的结果是每一厂商一般拥有相对固定的消 费者群体。对于一个单个厂商来说,如果他的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那么一部分消费 者会转而选择其它产品,但不会全部转移,因为其他厂商的产品不能完全替代他的产品;同 样,若他的产品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对他的产品需求会增加,但不会将全部消费者都吸 引起来,所以在差异产品存在的情况下,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一点 与完全垄断厂商面对向下斜率的需求曲线是一样的,因此每一个厂商在单个品种市场上都拥 有一定的垄断力量,而且与其他厂商的产品差异越大,垄断力量也就越强。 由以上讨论可知,基于消费者偏好和追求垄断利润,每个厂商都倾向于选择不同于其 他厂商的产品,这样一来,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数目岂不要无限膨胀?但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条 件下,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如果市场中产品品种不断增加,那么由于市场规模有限, 每一品种的产量都比较低,规模经济就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对于厂商而言,他既希望生产 更多的品种,又希望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但这两种追求对厂商来说很难两全齐美。 因此,厂商只能在这两种追求中折衷一下,即要使生产规模不能太低,又要选择与其他厂商 不同的商品品种。最后,当市场均衡时,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是有限的。 决定市场中产品品种数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市场可自由进入这条假设。这一假 设意味着,当市场上存在垄断利润时,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随着市场中厂商的增 加,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因为此时每一个厂商面对的可部分替代他产品的其他 品种的数目会越来越多,厂商的需求曲线会变得越来越平坦。厂商之间的竞争会降低整个行 业的平均垄断利润,当行业垄断利润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就停止了。反之,当行业利润为 负时,就会有厂商退出市场,随着厂商的不断退出,竞争程度会下降,亏损就会下降,直到 重新达到零利润水平,厂商的退出就停止了。总之,当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 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这里,“垄断竞争”的含义可理解为因大量厂商的存在;故市场是“竞争”的,同时, 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其他厂商的品种,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每个厂商在其单 个产品市场上,又是“垄断”的。即在这类市场上,垄断和竞争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 均分别相同,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各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 另外,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 ① 赫特林(Hotelling, 1929)、张伯伦(Chamberlin, 1951, 1962)和兰卡斯特(Lancaster, 1966)等人对 产品差异性的描述作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过一些十分有用的方法,如商品特性法(“Good-characteristics” 8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