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解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氛围②推动情节发展③烘托人物形象 答案从这三个方面组织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小说中的朱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 用,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答案】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②指出了朱丹 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 题。(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 分)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髙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 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 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 成理即可,2分) 【解析】答本题时,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才华 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 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 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他的 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己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 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 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 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 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 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 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 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 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 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 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 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 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 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 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解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氛围②推动情节发展③烘托人物形象。 答案从这三个方面组织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小说中的朱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 用,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 分) 【答案】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②指出了朱丹 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 题。(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 2 分)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 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 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 成理即可,2 分) 【解析】答本题时,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才华 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 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 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他的 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 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 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 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 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 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 年 1 月,随厦门大学迁 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 究上,并于 1946 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 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 诗创作的文章。 1952 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 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 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 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 90 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 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 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 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