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不以疾也(快)C.从流飘荡(顺、随)D.负勢竞上(势力)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4)窥谷忘反 (5)略无阙处 (6)虽乘奔御风(7)负势竞上(8)望峰息心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舂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 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 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 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 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13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 (5)略无阙.处 (6)虽.乘奔御风 (7)负.势竞上 (8)望峰息.心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 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 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 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 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