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3.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类型的收入差距 同样以2004年的情况为例,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5920元,扣除了价格因素之后实 际增长10.3%。但从行业门类来看,资源类行业劳酬增长较快。有关资料显示,收入排序最高的是计算机 与信息行业为33449元,是全部行业平均劳酬的2.10倍。金融和技术服务分列第2、第3,平均劳动报酬 分别为24299和23351,高出平均水平的比率分别为53%和47%。而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为7497。 也就是最高的为最低的4.46倍 四、统计数据及分析 如上所述,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一场悬殊,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近来社会上“90后 炫富女”、“宝马车富家女”等引人争议的话题不断。为深入了解贫富差距在个人层面上对人思想的影响, 我们小组展开了调查。 问卷设计:这份问卷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其中一到四题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从这些个人信息 中对被调查者自身的经济状况有大致的把握,紧接着第五题是被调查者对贫者、富者行为的看法,第六题 是调查由于被调查者对贫富行为的看法而导致对被调查者自身的行为的影响,最后第七题是调查被调查者 对贫富者的总体看法。现将我小组在这期间的问卷调查的报告简单叙述 调查总体:复旦在校本科学生 样本抽样:系统抽样—一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整群抽样 首先根据复旦本科学生的总体人数以及对应的人数年级分布,我们小组将样本取样的重点放在大 、大二低年级学生,然后根据所获的学号名单(学号名单从小到大分布)从中每隔20就随机的抽取自 己需要的样本量并加以调查,这是样本量的来源之一。除此之外,我还在自己选修的课程时间内对周围的 整群同学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邮寄问卷调查—一主要是根据所抽取的学号,群发邮件 问卷调查——对与自己选修同门课程的同学发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根据同学回应的邮件以及同学现场作答的问卷结果来看,在所列的现象中,同学们普遍 选择同意,非常同意,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了“不同意”或“不清楚”。在进行深入访问时,我们了解到, 选择此两项的同学的理由大多数为,这种选项过于偏激,仇富与嫌贫不能偏激化、一概而论。由此,我们 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即在人们的意识里对贫富差距的认知普遍存在,并且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 活。但是否存在着“仇富与嫌贫”,从问卷中不能得出相关结论,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仇富与嫌贫”的心理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并且有着广泛影响呢? 问题分析: (1)“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属性是人除了自然属性之外的另一重要属性。”作为社会化的人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与其他社会成员拥有不同的利益起点和价值观 方面,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来源于人的本性,人所追求的利益也分为三类,即求生的利益,懒惰的 利益以及不满足的利益。其中懒惰的利益是指人们追求舒适的利益,而不满足的利益则是人们渴望欲望满 足的利益。贫者的存在或者其本身的一些行为(比如说犯罪)使得人们追求安全、追求舒适的利益受损, 而富者的存在或者其本身的一些行为(比如爱炫耀、包二奶)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对比后形成心 上的落差,渴望追赶富者的强烈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得人们追求不满足的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价值观对人们的具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由不同的价值观所导向的行为之间不可避免的 会出现相互的冲突。富者希望能够永葆财富的价值取向,贫者渴望尽可能走向富裕的价值取向,均与处于 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0 3. 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类型的收入差距 同样以 2004 年的情况为例,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 15920 元,扣除了价格因素之后实 际增长 10.3%。但从行业门类来看,资源类行业劳酬增长较快。有关资料显示,收入排序最高的是计算机 与信息行业为 33449 元,是全部行业平均劳酬的 2.10 倍。金融和技术服务分列第 2、第 3,平均劳动报酬 分别为 24299 和 23351,高出平均水平的比率分别为 53%和 47%。而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为 7497。 也就是最高的为最低的 4.46 倍。 四、统计数据及分析 如上所述,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一场悬殊,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近来社会上“90 后 炫富女”、“宝马车富家女”等引人争议的话题不断。为深入了解贫富差距在个人层面上对人思想的影响, 我们小组展开了调查。 问卷设计:这份问卷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其中一到四题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从这些个人信息 中对被调查者自身的经济状况有大致的把握,紧接着第五题是被调查者对贫者、富者行为的看法,第六题 是调查由于被调查者对贫富行为的看法而导致对被调查者自身的行为的影响,最后第七题是调查被调查者 对贫富者的总体看法。现将我小组在这期间的问卷调查的报告简单叙述一下: 调查总体:复旦在校本科学生 样本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首先根据复旦本科学生的总体人数以及对应的人数年级分布,我们小组将样本取样的重点放在大 一、大二低年级学生,然后根据所获的学号名单(学号名单从小到大分布)从中每隔 20 就随机的抽取自 己需要的样本量并加以调查,这是样本量的来源之一。除此之外,我还在自己选修的课程时间内对周围的 整群同学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邮寄问卷调查——主要是根据所抽取的学号,群发邮件 问卷调查——对与自己选修同门课程的同学发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根据同学回应的邮件以及同学现场作答的问卷结果来看,在所列的现象中,同学们普遍 选择同意,非常同意,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了“不同意”或“不清楚”。在进行深入访问时,我们了解到, 选择此两项的同学的理由大多数为,这种选项过于偏激,仇富与嫌贫不能偏激化、一概而论。由此,我们 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即在人们的意识里对贫富差距的认知普遍存在,并且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 活。但是否存在着“仇富与嫌贫”,从问卷中不能得出相关结论,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仇富与嫌贫”的心理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并且有着广泛影响呢? 问题分析: (1)“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属性是人除了自然属性之外的另一重要属性。”作为社会化的人,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与其他社会成员拥有不同的利益起点和价值观。 一方面,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来源于人的本性,人所追求的利益也分为三类,即求生的利益,懒惰的 利益以及不满足的利益。其中懒惰的利益是指人们追求舒适的利益,而不满足的利益则是人们渴望欲望满 足的利益。贫者的存在或者其本身的一些行为(比如说犯罪)使得人们追求安全、追求舒适的利益受损, 而富者的存在或者其本身的一些行为(比如爱炫耀、包二奶)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对比后形成心理 上的落差,渴望追赶富者的强烈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得人们追求不满足的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价值观对人们的具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由不同的价值观所导向的行为之间不可避免的 会出现相互的冲突。富者希望能够永葆财富的价值取向,贫者渴望尽可能走向富裕的价值取向,均与处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