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 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 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 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从 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 映像。因此,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 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 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 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 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 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 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 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 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 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 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 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 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 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即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 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 愁白了头”多少反映了这个道理。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 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人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 造。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 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 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 55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 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 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 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从 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 映像。因此,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 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 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 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 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 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 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 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 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 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 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 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 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 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即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 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 愁白了头”多少反映了这个道理。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 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人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 造。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 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 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