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依次进入R1、R2、R3和R4,按照表4-1和表4-2给出的参数,使用相关命令进行配置。小组成 员之间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査看配置信息,显示、分析路由表的各项含义。如果路由表正确 予以保存。 3.禁用各PC的配置网卡,启用各PC的验证网卡,按照表4-3给出的参数配置网络属性,在PCl (或PC2)与PC3之间使用ping命令和 tracert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和路由跟踪。 4.断开R2和R3之间的连接线,观察各路由器的显示信息,重新显示、分析、保存路由表 45.3路由协议OSPF配置操作步骤 1.在RP配置的基础上(不需要重新连线、不再配置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进入各路由器, 使用“ undo rip”命令清除RIP配置 2.进入R1、R2、R3和R4,使用相关命令进行配置。小组成员之间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查 看配置信息,显示、分析路由表的各项含义。如果路由表正确,应予以保存。 3.禁用各PC的配置网卡,启用各PC的验证网卡,按照表4-3给出的参数配置网络属性,在PCl (或PC2)与PC3之间使用ping命令和 tracert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和路由跟踪 4.在R3上使用如下命令,然后显示、分析、保存路由表 R3 interface Ethernet/0 IR3-Etherneto/0] speed 10 IR3-Etherneto/0]interface Ethernet/1 [R3-Etherneto/1] speed 10 R3-Etherneto/1] quit 46实验要求 1.认真记录各个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复制、保存路由表信息和重要的协议信息 2.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和路由跟踪结果 3.根据路由跟踪结果画出各PC间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图: 4.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着重写明:实验组网拓扑结构图、各个路由器的完整配置命 令、路由表等重要显示结果(可以打印)、连通性测试的结果和结论,并认真回答思考题。 47实验思考题 1.使用什么命令可以查看路由器的硬件(CPU、内存)和接口信息 2.在图4-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中能否使用RIP协议和OSPF协议?写出主要配置命令(即配置 RIP和OSPF协议的命令,不用写配置接口IP地址的命令)。 3.依据实验结果,请对路由器默认的直连、静态路由、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优先级(从髙到 低)进行排列。2.依次进入R1、R2、R3和R4,按照表4-1和表4-2给出的参数,使用相关命令进行配置。小组成 员之间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查看配置信息,显示、分析路由表的各项含义。如果路由表正确, 予以保存。 3.禁用各PC的配置网卡,启用各PC的验证网卡,按照表4-3给出的参数配置网络属性,在PC1 (或PC2)与PC3之间使用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和路由跟踪。 4.断开R2和R3之间的连接线,观察各路由器的显示信息,重新显示、分析、保存路由表。 4.5.3 路由协议OSPF配置操作步骤 1.在RIP配置的基础上(不需要重新连线、不再配置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进入各路由器, 使用“undo rip”命令清除RIP配置。 2.进入R1、R2、R3和R4,使用相关命令进行配置。小组成员之间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查 看配置信息,显示、分析路由表的各项含义。如果路由表正确,应予以保存。 3.禁用各PC的配置网卡,启用各PC的验证网卡,按照表4-3给出的参数配置网络属性,在PC1 (或PC2)与PC3之间使用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和路由跟踪。 4.在R3上使用如下命令,然后显示、分析、保存路由表。 [R3] interface Ethernet0/0 [R3-Ethernet0/0] speed 10 [R3-Ethernet0/0] interface Ethernet0/1 [R3-Ethernet0/1] speed 10 [R3-Ethernet0/1] quit 4.6 实验要求 1.认真记录各个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复制、保存路由表信息和重要的协议信息; 2.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和路由跟踪结果; 3.根据路由跟踪结果画出各PC间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图; 4.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着重写明:实验组网拓扑结构图、各个路由器的完整配置命 令、路由表等重要显示结果(可以打印)、连通性测试的结果和结论,并认真回答思考题。 4.7 实验思考题 1.使用什么命令可以查看路由器的硬件(CPU、内存)和接口信息? 2.在图4-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中能否使用RIP协议和OSPF协议?写出主要配置命令(即配置 RIP和OSPF协议的命令,不用写配置接口IP地址的命令)。 3.依据实验结果,请对路由器默认的直连、静态路由、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优先级(从高到 低)进行排列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