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 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动密集型产品 生产 4.绝对利益( absolute advantage):亚当澌密( Adam Smi 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 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 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5.比较利益( 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 Davi d ri cardo)创立的古典贸 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 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 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6.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 值 7.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 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 8.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 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1) 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 家的内部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 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但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否形成现实的 国际分工,则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实际的生产力 2、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 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 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 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 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 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 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 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 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 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 内容。 3、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 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3 3. 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 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动密集型产品 生产。 4. 绝对利益(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 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 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5. 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 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 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 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6. 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 值。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 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 8.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 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1) 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 家的内部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 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但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否形成现实的 国际分工,则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实际的生产力。 2、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 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 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 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 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 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 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 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 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 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 内容。 3、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 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