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5期 赵文智等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71 有原油二次裂解成气的特征。这可能与原油裂解产 /Z 坡1井上二叠统3915.29m 生天然气过程中,由于C3裂解速率较大,致使C3相 对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有关 Burnham et al tAlI 1997)。 22古油藏规模分析 黄龙3井上二叠统3718.31 如果说鲕滩气藏天然气源自古油藏的二次裂解 成气,那么研究古油藏规模就有重要意义,可以此来 Ln ulla~推算天然气资源潜力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沥青含量 与分布、古构造恢复、古油水界面的判识等方面的研 究。限于篇幅,相关资料在后续文章中展示,这里不 坡2井飞仙关组4073.2m 再赘述。 沥青作为古油藏二次裂解成气的产物,在该地 A人ML 区有着广泛的分布,且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紧邻 NE向断层部位,沥青含量增高,表明断层在石油运 坡1井飞仙关组33308m 移中起输导作用。从恢复的J末期飞仙关组顶面的 古埋深等值线图看(图6),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复式 褶皱”,罗家寨一渡口河以及铁山坡分别处于复式褶 皱的两个高带,其间被双石1井到朱家1井鞍部所隔。 图4上二叠统源岩与Ty储层沥青抽提物 将沥青含量等值线图和古埋深图叠合,不难发现古 的生物标志物对比 高点的沥青含量大,表明古油藏受构造控制。另一方 Fig 4 The m/ 191 correlatin betw een P2 source roc 面,如前所述沥青含量与储层岩性有关,孔隙发育的 extracts and Tif reservoir bitum en extracts 鲕粒白云岩沥青含量高。因此,推测古油藏为受构造 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油藏。 ( Prinzhofer et al,1995),或者用h(Cu/C2)与h 估算古油藏储量必须知道含油面积、厚度、孔隙 (C2C3)交汇图(赵孟军,20),来区分原油裂解气度等关键参数。本文依据沥青分布、恢复的古构造面 和干酪根裂解气 貌、飞仙关期沉积相带以及白云岩厚度与分布,圈定 通过对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25口40个天然气古油藏面积700km2(图6)。古油藏孔隙度按如下公 样品进行组分分析,编制h(C1/C2)与h(2/3)交式计算,即:古孔隙度=现今孔隙度+沥青充填孔隙 汇图(图5)。图中可见,h(C1/2)值变化不大,一般度·深部溶蚀新增孔隙度。其中,沥青充填孔隙度和 为4.77.8,而h(C2/3)变化很大,从0.3~5.4,具深部溶蚀新增孔隙度由薄片鉴定估算。完成对罗家1 井、坡2井近300个数据点的古孔隙度计算取孔隙度 平均值15%。储层厚度在10~230m变化,取加权平 均值60m。含油饱和度取80%、原油密度取0.8575 g/ωm3(塔河油田奥陶系正常原油密度平均值)。按储 量计算公式,估算原油储量45~50亿t 23燕山中晚期的快速埋藏利于形成高效气源灶 原油二次裂解成气已被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验 得到证明( Hosfield et al,1992,徐永昌,1994),并 作为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成因类型已越来越被重视。 与干酪根热裂解生成油气的过程相似,油藏中原油 In(C/C 的热蚀变作用(裂解)本质上是原油在一定的温度下 图5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天然气交汇图 发生裂解反应,生成气态烃和残渣(固体沥青)的过 g 5 The pbts between hn(C1/C2) and hn(C2/c3) 程。其反应过程可用化学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描述 n TIf reservoirs (W ap les,2000赵孟军,2002)。温度是原油发生裂解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图 4 上二叠统源岩与 T1f 储层沥青抽提物 的生物标志物对比 F ig. 4 T he m öz 191 correlation betw een P2 source rock extracts and T1f reservoir bitum en extracts 图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天然气交汇图 F ig. 5 T he p lots betw een ln (C1öC2) and ln (C2öC3) in T1f reservoirs (P rinzhofer et al. , 1995) , 或者用 ln (C1öC2 ) 与 ln (C2öC3 ) 交汇图(赵孟军, 2002) , 来区分原油裂解气 和干酪根裂解气。 通过对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25口40个天然气 样品进行组分分析, 编制 ln (C1öC2 ) 与 ln (C2öC3 ) 交 汇图 (图5)。图中可见, ln (C1öC2 ) 值变化不大, 一般 为417~ 718, 而 ln (C2öC3) 变化很大, 从013~ 514, 具 有原油二次裂解成气的特征。这可能与原油裂解产 生天然气过程中, 由于 C3裂解速率较大, 致使 C3相 对含 量 的 变 化 范 围 较 大 有 关 (Burnham et al1, 1997)。 2. 2 古油藏规模分析 如果说鲕滩气藏天然气源自古油藏的二次裂解 成气, 那么研究古油藏规模就有重要意义, 可以此来 推算天然气资源潜力。基于此, 我们开展了沥青含量 与分布、古构造恢复、古油水界面的判识等方面的研 究。限于篇幅, 相关资料在后续文章中展示, 这里不 再赘述。 沥青作为古油藏二次裂解成气的产物, 在该地 区有着广泛的分布, 且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 紧邻 N E 向断层部位, 沥青含量增高, 表明断层在石油运 移中起输导作用。从恢复的 J 1末期飞仙关组顶面的 古埋深等值线图看(图6) , 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复式 褶皱”, 罗家寨—渡口河以及铁山坡分别处于复式褶 皱的两个高带, 其间被双石1井到朱家1井鞍部所隔。 将沥青含量等值线图和古埋深图叠合, 不难发现古 高点的沥青含量大, 表明古油藏受构造控制。另一方 面, 如前所述沥青含量与储层岩性有关, 孔隙发育的 鲕粒白云岩沥青含量高。因此, 推测古油藏为受构造 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油藏。 估算古油藏储量必须知道含油面积、厚度、孔隙 度等关键参数。本文依据沥青分布、恢复的古构造面 貌、飞仙关期沉积相带以及白云岩厚度与分布, 圈定 古油藏面积700 km 2 (图6)。古油藏孔隙度按如下公 式计算, 即: 古孔隙度= 现今孔隙度+ 沥青充填孔隙 度- 深部溶蚀新增孔隙度。其中, 沥青充填孔隙度和 深部溶蚀新增孔隙度由薄片鉴定估算。完成对罗家1 井、坡2井近300个数据点的古孔隙度计算, 取孔隙度 平均值15%。储层厚度在10~ 230 m 变化, 取加权平 均值60 m。含油饱和度取80%、原油密度取018575 göcm 3 (塔河油田奥陶系正常原油密度平均值)。按储 量计算公式, 估算原油储量45~ 50亿 t。 2. 3 燕山中晚期的快速埋藏利于形成高效气源灶 原油二次裂解成气已被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验 得到证明 (Hosfield et al. , 1992; 徐永昌, 1994) , 并 作为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成因类型已越来越被重视。 与干酪根热裂解生成油气的过程相似, 油藏中原油 的热蚀变作用(裂解) 本质上是原油在一定的温度下 发生裂解反应, 生成气态烃和残渣(固体沥青) 的过 程。其反应过程可用化学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描述 (W ap les, 2000; 赵孟军, 2002)。温度是原油发生裂解 第 5 期 赵文智等: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11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