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C.周/为条二十余事D.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周为条二十余事( (4)太宗怪问何( )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B.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既出,得其船 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 ②顾野有麦场D.①舍中郎将常何家 ②便舍船,从口入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9.对比【甲】【乙】两文,你认为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2分) (二)古诗词赏析。(3分)关雎 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以 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美丽 B.第二章以迂回低缓的格调,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心理、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 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第三章“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主人公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主 人公愉悦的神情也跃然纸上。 D.《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 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一)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10分)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小人叫做 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 写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 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 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 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 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 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 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 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1.上文语段出自《 》。选文中的A是 12.结合整本书,选段中A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4分) 22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 C.周/为条二十余事 D.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食.之不能尽其材 ( ) (3)周为条.二十余事( ) (4)太宗怪.问何( )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B.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既出,得.其船 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 ②顾.野有麦场 D.①舍.中郎将常何家 ②便舍.船,从口入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9.对比【甲】【乙】两文,你认为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2 分) (二)古诗词赏析。(3 分) 关雎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以 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美丽。 B.第二章以迂回低缓的格调,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心理、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 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第三章“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主人公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主 人公愉悦的神情也跃然纸上。 D.《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 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一)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 11~13 题。(10 分)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小人叫做 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 写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 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 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 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 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 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 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 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 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1.上文语段出自《 》。选文中的 A 是 。(2 分) 12.结合整本书,选段中 A 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4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