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S(2×10S2+0.462S+1) 1.2S(S+2.166(S+384785) SS+2.166S+3847.85 U2(s)S 12S(S+3847.85) s=-2.166 =-1000043 12S(S+2.166 5.63×10 U2(1)=1-1.00043e+563×10e 2.3.2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 M(S) ∏(S-Z,) G(s)= Z1(=1,2;;m)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S-P) P(=12;,m)为传递函数的极点 极点是微分方程的特征跟,因此,决定了所描述系统自由运动的模态 1.33 -0.5 z1 图2-7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 零点距极点的距离越远,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所占比重越大 零点距极点的距离越近,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所占比重越小 如果零极点重合一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为零,因为分子分母相互抵消。 2.3.4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电位器一将线位移或角位移变换为电压量的装置。 单个电位器用作为信号变换装置。 U(D)=K16(1)25 (1.2 10 0.462 1) 1 4 2      S S S 1.2 ( 2.166)( 3847.85) 10 4    S S S 2.166  3847.85     S c S b S a 2( ) 1 a  U s S s0  1.000043 1.2 ( 3847.85) 10 2.166 4     s S S b 4 3847.85 4 5.63 10 1.2 ( 2.166) 10       s S S c t t U t e e 2.166 4 3847.85 2 ( ) 1 1.00043 5.63 10        2.3.2 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 ( ) ( ) ( ) ( ) ( ) 1 * 1 j n j i m i S P S Z K N s M s G s         Zi (i  1,2,,m) 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Pj ( j  1,2,, n) 为传递函数的极点 极点是微分方程的特征跟,因此,决定了所描述系统自由运动的模态。 -1.33 -0.5 -2 z2 -1 z1 图2-7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 零点距极点的距离越远,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所占比重越大 零点距极点的距离越近,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所占比重越小 如果零极点重合-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为零,因为分子分母相互抵消。 2.3.4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电位器-将线位移或角位移变换为电压量的装置。 单个电位器用作为信号变换装置。 ( ) ( ) 1 U t  K  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