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 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 能礼贤? 1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孑Φ,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裹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噸⑨。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本 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③裒,通“浥”,沾湿。④噸,通“颦”,皱眉。 ①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后以“山寺寻桂”“枕上看潮”两幅场景抒情表意, B.“寻桂”一句实中有虚,“看潮”一句静中有动,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D.两首词同一词调,且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但具体内容与情感却不尽相同。 ②请用两个词概括白居易词中表达的对杭州的感情: (2分) ③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④干古凭高对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苏洵《六国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⑦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5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 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 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 能礼贤? 1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①~③题。(10 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②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④。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本 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 ③裛,通“浥”,沾湿。④嚬,通“颦”,皱眉。 ①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后以“山寺寻桂”“枕上看潮”两幅场景抒情表意。 B.“寻桂”一句实中有虚,“看潮”一句静中有动,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D.两首词同一词调,且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但具体内容与情感却不尽相同。 ②请用两个词概括白居易词中表达的对杭州的感情: 、 。(2 分) ③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 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 分) ①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③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④千古凭高对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苏洵《六国论》) ⑥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⑦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