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关于复旦学生幸福感的调查 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从古罗马到现代欧洲,从先秦时期到当代中国。幸福是人生追 求的目标,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何获取、如何保 存以及如何恢复修复是所有时代绝大多数人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然而,幸福的定义是什 么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长期以来远离大众,属于哲学家思考的对象。中国古代道家 推祟返朴归真、无知无欲的田园式的幸福生活。儒家则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德理 性为幸福。西方哲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 黑格尔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强调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的生活才是幸福之所 在。相反,感性主义幸福观的持有者如赫拉克里特、伊壁鸿鲁和边沁等则认为幸福的源泉是 感性。边沁提出人的感性欲求构成幸福与道德的基础,他进一步发展了功利主义幸福观,认 为判断一种行为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增多或减少了当事人的幸福。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则认 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 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 虽然哲学家们给幸福下过多种定义,也承认追求幸福对人生的影响,但由于缺乏科学的 思维方法,始终没有找到深人探索幸福的涵义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的钥匙。直到20世纪中期, 对幸福的科学研究才在美国兴起,科学家们开始采用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幸福的奥秘。 研究者把幸福理解为一种主观的、相对稳定的、全面的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随之提出了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最经典的输出模型,指人对自己生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这已 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 Diener等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将主观幸福感分为 个层次四个领域,其中处于最高层次的就是整体主观幸福感,它反映了对人们生活的整体评 价。次高层次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一般生活满意度和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具体领域 满意感),四个部分之间是中等相关的,它们是主观幸福感的核心部分。最底层的部分分别是 四个次高层次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成分,如积极情感的具体可操作成分包括喜悦、满足、快乐 和爱等,整体生活评价包括充实感、有意义感和成就感等。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 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 心理体验。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 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 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 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基于自己的判断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评价。在早期的对幸福感的研 究中,学者们使用单一的题目来测量被试的生活满意度。例如,和以及都要求被试用七点量 尺来评价“总的来看,你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多高”。尽管等在“生活满意度量表”中使用了 五道题目来测量生活满意度,但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对生活满意度总体评价这一道题目就 可以解释整个量表的变异来源。说明对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仍然是主观幸福感测量模型中 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多数主观幸福感研究中,生活满意度可以代替主观幸福感,但在设计主 观幸福感的测量学构成时,生活满意度只是主观幸福感的组成成分之一。 积极和消极情感反映了人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的程度。无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测 量如何变化,积极和消极情绪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情感,也称作心境或情绪,通 常被看作是一把包含两个极端的连续的变化的量尺,一端是积极情感,另一端是消极情感。 但近期对主观幸福感和情绪的硏究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 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独立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可以同时被体验到,互不干涉。关于复旦学生幸福感的调查 一、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从古罗马到现代欧洲,从先秦时期到当代中国。幸福是人生追 求的目标,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何获取、如何保 存以及如何恢复修复是所有时代绝大多数人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然而,幸福的定义是什 么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长期以来远离大众,属于哲学家思考的对象。中国古代道家 推崇返朴归真、无知无欲的田园式的幸福生活。儒家则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德理 性为幸福。西方哲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 黑格尔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强调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的生活才是幸福之所 在。相反,感性主义幸福观的持有者如赫拉克里特、伊壁鸿鲁和边沁等则认为幸福的源泉是 感性。边沁提出人的感性欲求构成幸福与道德的基础,他进一步发展了功利主义幸福观, 认 为判断一种行为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增多或减少了当事人的幸福。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则认 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 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虽然哲学家们给幸福下过多种定义,也承认追求幸福对人生的影响,但由于缺乏科学的 思维方法,始终没有找到深人探索幸福的涵义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的钥匙。直到 20 世纪中期, 对幸福的科学研究才在美国兴起,科学家们开始采用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幸福的奥秘。 研究者把幸福理解为一种主观的、相对稳定的、全面的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 随之提出了 “ 主观幸福感” 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最经典的输出模型,指人对自己生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这已 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Diener 等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将主观幸福感分为三 个层次四个领域,其中处于最高层次的就是整体主观幸福感,它反映了对人们生活的整体评 价。次高层次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一般生活满意度和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具体领域 满意感),四个部分之间是中等相关的,它们是主观幸福感的核心部分。最底层的部分分别是 四个次高层次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成分,如积极情感的具体可操作成分包括喜悦、满足、快乐 和爱等,整体生活评价包括充实感、有意义感和成就感等。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 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 心理体验。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 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 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 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基于自己的判断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评价。在早期的对幸福感的研 究中,学者们使用单一的题目来测量被试的生活满意度。例如,和以及都要求被试用七点量 尺来评价“总的来看,你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多高”。尽管等在“生活满意度量表”中使用了 五道题目来测量生活满意度,但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对生活满意度总体评价这一道题目就 可以解释整个量表的变异来源。说明对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仍然是主观幸福感测量模型中 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多数主观幸福感研究中,生活满意度可以代替主观幸福感,但在设计主 观幸福感的测量学构成时,生活满意度只是主观幸福感的组成成分之一。 积极和消极情感反映了人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的程度。无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测 量如何变化,积极和消极情绪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情感,也称作心境或情绪,通 常被看作是一把包含两个极端的连续的变化的量尺,一端是积极情感,另一端是消极情感。 但近期对主观幸福感和情绪的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 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独立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可以同时被体验到,互不干涉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