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 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最高领导人承认第二次国共合作 实行抗日战争,是对国家民族立了一个大功。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两百万军队,其政策转变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着不可低 估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各进步党派、抗日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以不同形式 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日本侵略者突然发现,它面对的是原来没有 预计到的整个中华民族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对立 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才能走向胜利?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 的全面抗战路线。党认为,中国是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的,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广大人民中,只有动员和组织人 民,才能抵御强敌,才能引导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 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 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杈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财政经济政策、教育政策和民族团 结政策,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这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纲领所阐明的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 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 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不愿放弃一党专政,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拒 绝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而采取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甚至企图通过对日作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 民力量。 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必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并且贯穿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毛泽东在抗战刚开始就尖锐地提出谁吸引 谁、谁领导谁的问题说:“在当前的具体任务中,这个问题即是说: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面抗战 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他毫不含糊的做出结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 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引下, 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以更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 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制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确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正确路线、政 策,因而牢牢地掌握了历史主动权,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二节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建立 为着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洛川会议指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会议确定人民 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到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扩 大人民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既服从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总体战略,又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在 政治上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而是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 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最高领导人承认第二次国共合作, 实行抗日战争,是对国家民族立了一个大功。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两百万军队,其政策转变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着不可低 估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各进步党派、抗日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以不同形式, 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日本侵略者突然发现,它面对的是原来没有 预计到的整个中华民族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对立 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才能走向胜利?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 的全面抗战路线。党认为,中国是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的,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广大人民中,只有动员和组织人 民,才能抵御强敌,才能引导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 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 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财政经济政策、教育政策和民族团 结政策,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这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纲领所阐明的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 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 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不愿放弃一党专政,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拒 绝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而采取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甚至企图通过对日作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 民力量。 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必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并且贯穿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毛泽东在抗战刚开始就尖锐地提出谁吸引 谁、谁领导谁的问题说:“在当前的具体任务中,这个问题即是说: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面抗战 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他毫不含糊的做出结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 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引下, 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以更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 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制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确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正确路线、政 策,因而牢牢地掌握了历史主动权,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二节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建立 为着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洛川会议指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会议确定人民 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到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扩 大人民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既服从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总体战略,又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在 政治上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而是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