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节(续1) 四、启蒙精神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著作。它所表达的对人类文明史进行的辩证反思反映出“批判理论”的最高成就。整部著作是围绕着对 启蒙精神的论述和批判展开的 启蒙精神”如何由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走向了反面这里的“启蒙精神”并非专指18世纪启蒙 运动所推崇的那种精神,而是对浸透在人类文化中的根本精神的总称。启蒙的目标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 主,其纲领是使世界摆脱魔力,祛除神话,用知识来替代幻想。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启蒙成了一种自我毁灭的 启蒙,启蒙的胜利就是灾难性的胜利。由于启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伴随着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的发展,计算理性的膨胀使文明越发展,野蛮的威胁也越大,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人类著作受 着这一辩证法无情的制约。 2、对作为“启蒙精神”集中体现的“知识就是力量”命题的批判他们认为,作为“实验哲学之父” 的培根是启蒙运动的先锋,他所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旨在追求一种能够使人支配和统治自然的知识形式 时至今日,这一命题的负面效应已远甚于其正面效应。全部关键在于培根把知识当做是人对自然权力的表现形 式。知识的本质就是技术。知识并不满足于向人们展示真理,只有操作,去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它的真 正目标。问题在于,技术的这种权力不仅仅表现为对自然的统治,更体现成对人的统治。他们的批判深刻地揭 示了启蒙的辩证过程,披露了启蒙精神给当代工业社会所造成的双重后果。但这一批判包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 幻想成分。 五、大众文化批判现代大众文化是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 其重要特征是商品化趋向、技术化趋向、标准化趋向和强迫化趋向。“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文化的 技术化意味着工具理性支配了文化领域;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导致人的异化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使 人也变成了同一模式的人,单调乏味的人倍感孤独和绝望;强迫性的文化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限制了人的 思想和想象力。霍克海默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 六。工具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将理性区分为“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前者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 最高目标,对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超越的态度,是“批判理性”、“解放理性”。后者以程序化的方式来测 量目的,目的对它来说仅仅具有主观上的意义,直接地服务于现存的秩序,它突出手段并强调手段与目的有可 能调和,它又称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它把世界理解为工具。它关心的是实用的目的。数达到原则、 技术合理化和文化工业是是在“工具理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三大因素。“工具理性”对人造成的最大危 害就是使其思维程式化。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意味着人丧失自我,而自我的丧失也就等于自由的丧失。理第二节(续1) • 四、启蒙精神批判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著作。它所表达的对人类文明史进行的辩证反思反映出“批判理论”的最高成就。整部著作是围绕着对 启蒙精神的论述和批判展开的。 • 1、“启蒙精神”如何由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走向了反面 这里的“启蒙精神”并非专指18世纪启蒙 运动所推崇的那种精神,而是对浸透在人类文化中的根本精神的总称。启蒙的目标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 主,其纲领是使世界摆脱魔力,祛除神话,用知识来替代幻想。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启蒙成了一种自我毁灭的 启蒙,启蒙的胜利就是灾难性的胜利。由于启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伴随着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的发展,计算理性的膨胀使文明越发展,野蛮的威胁也越大,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人类著作受 着这一辩证法无情的制约。 • 2、对作为“启蒙精神”集中体现的“知识就是力量”命题的批判 他们认为,作为“实验哲学之父” 的培根是启蒙运动的先锋,他所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旨在追求一种能够使人支配和统治自然的知识形式。 时至今日,这一命题的负面效应已远甚于其正面效应。全部关键在于培根把知识当做是人对自然权力的表现形 式。知识的本质就是技术。知识并不满足于向人们展示真理,只有操作,去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它的真 正目标。问题在于,技术的这种权力不仅仅表现为对自然的统治,更体现成对人的统治。他们的批判深刻地揭 示了启蒙的辩证过程,披露了启蒙精神给当代工业社会所造成的双重后果。但这一批判包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 幻想成分。 • 五、大众文化批判 现代大众文化是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 其重要特征是商品化趋向、技术化趋向、标准化趋向和强迫化趋向。“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文化的 技术化意味着工具理性支配了文化领域;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导致人的异化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使 人也变成了同一模式的人,单调乏味的人倍感孤独和绝望;强迫性的文化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限制了人的 思想和想象力。霍克海默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 • 六。工具理性的批判 霍克海默将理性区分为“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前者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 最高目标,对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超越的态度,是“批判理性”、“解放理性”。后者以程序化的方式来测 量目的,目的对它来说仅仅具有主观上的意义,直接地服务于现存的秩序,它突出手段并强调手段与目的有可 能调和,它又称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它把世界理解为工具。它关心的是实用的目的。数达到原则、 技术合理化和文化工业是是在“工具理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三大因素。“工具理性”对人造成的最大危 害就是使其思维程式化。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意味着人丧失自我,而自我的丧失也就等于自由的丧失。理 性的工具化会导致政治上的极权主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