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 跃。大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 际环境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了归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 清晰的轮廓 七、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梯次展开的格局。1984年1月24日至2月15日,邓小平视察深 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和特区建设的成就。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 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 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辽 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形成了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并进而形成了经济特 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为了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对外交方针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最主要 的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改变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看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坚 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在对外政策和 策略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 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不同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按照这样的方针,中国在坚 定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同时,开展积极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改善和发展了同世 界许多国家的关系。 八、治理整顿与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 十三大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 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经济发展过热。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一段时间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扭转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态势,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经过一年左右的治理 整顿,取得初步效果,一度过旺的社会需求开始得到控制,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有所回落 正当治理整顿工作推进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程受到严重干扰。1989年春夏,极少数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进行煽动反对 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并在北京地区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占据 天安门广场,冲击党政首脑要害部门,制造反革命暴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 反对动乱,并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平息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阐明了当时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 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走”没有错: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没有错。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 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大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 际环境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了归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 清晰的轮廓。 七、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梯次展开的格局。1984年1月24日至2月15日,邓小平视察深 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和特区建设的成就。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 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 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辽 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形成了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并进而形成了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为了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对外交方针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最主要 的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改变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看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坚 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在对外政策和 策略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 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不同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按照这样的方针,中国在坚 定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同时,开展积极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改善和发展了同世 界许多国家的关系。 八、治理整顿与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 十三大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经济发展过热。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一段时间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扭转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态势,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经过一年左右的治理 整顿,取得初步效果,一度过旺的社会需求开始得到控制,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有所回落。 正当治理整顿工作推进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程受到严重干扰。1989年春夏,极少数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进行煽动反对 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并在北京地区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占据 天安门广场,冲击党政首脑要害部门,制造反革命暴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 反对动乱,并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平息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阐明了当时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 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走”没有错;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没有错。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 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