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随着国内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以及国外环境保护运动的推进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环境保护。 京大学 1972年国内发生了诸如大连湾污染、北京鱼污染、松花江水系污染等几起较大的污染事件:同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上提到的国外环境问题的严 报 峻性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环境问题开始引起 学 中央的重视我国环境保护由此进入开创阶段。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三同时”制度 人 的提出。1972年6月,国务院首次提出“三同时”制度.①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 文 步重申了“三同时”制度,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后国务院以国发 学 〔1973〕158号文批转。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转的环境保护文件。第二,限期治理问题的 社 提出。193年,国家计委提出:对污染严重的城镇、工矿企业、江河湖泊和海湾,要一个一个地提 学 出具体措施,限期治理好。1978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共同制定了 中国第一批限期治理严重污染环境的重点工矿企业名单。第三,环保机构的建立。根据国务院 158号文关于“各地区、各部门要设立精干的环境保护机构,给他们以监督、检查的职权”的规定, O 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建立环保机构。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第四, 九 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1974一1976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提出“5年控制,10年解决”的规 第 划目标。1975年,小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环境保护纳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1976年,《关 于编制环境保护长远规划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98872,成为环保规划的依据。第五,法规的逐步形成。1973年4月 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烟肉除尘工作的意见,1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 废”排放试行标准》之后的几年内又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等政策法规:1978年,我国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为环境保护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六,群众运动的兴起。正如一些 环保文献中描述的:“发动群众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开展综合利用”、“开展消烟除尘的群众运 动”等国家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988)。通过群众运动进行环境保护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也 成为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初期的一大特色。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环境状况是好的,环境污染并没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大问题。当然,在1978年之前我国污染物治理率也不高,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环 境保护意识差。“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事情,社会主义要解决吃饭问题”的说法被广泛认同。 优先发展重工业不仅牺牲了民生工业的发展,也使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第二,环保制度 执行率偏低。1976年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86,1977到1979年也只徘徊在40%左右。 第三,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滞后于污染。 (二)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时期:1979一1991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国家发展战略 转变,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等制度建设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第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 到1991年为止,我国制定并颁布了12部资源环境法律,20多件行政法规,20多件部门规章,累计 当 颁布地方法规127件,地方规章733件以及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规体 代 系,为强化环境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张坤民200515)。第二,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 研 究 ①“三同时”制度规定“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 列 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 32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 人 文 科 学 · 社 会 科 学 ︶ 二 〇 〇 九 年 第 一 期 当 代 研 究 系 列 随着国内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以及国外环境保护运动的推进,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环境保护。 1972年国内发生了诸如大连湾污染、北京鱼污染 、松花江水系污染等几起较大的污染事件;同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上提到的国外环境问题的严 峻性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环境问题开始引起 中央的重视,我国环境保护由此进入开创阶段 。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三同时”制度 的提出。 1972年 6月,国务院首次提出 “三同时”制度。 ①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 步重申了“三同时”制度,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后国务院以国发 〔1973〕158号文批转。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转的环境保护文件。第二, 限期治理问题的 提出 。 1973年,国家计委提出:对污染严重的城镇、工矿企业、江河湖泊和海湾,要一个一个地提 出具体措施,限期治理好。 1978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共同制定了 中国第一批限期治理严重污染环境的重点工矿企业名单 。第三 ,环保机构的建立。根据国务院 158号文关于“各地区 、各部门要设立精干的环境保护机构,给他们以监督 、检查的职权”的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建立环保机构。 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第四, 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1974 -1976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提出“5年控制, 10年解决”的规 划目标。 1975年,小组要求各地区 、各部门把环境保护纳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 1976年 , 《关 于编制环境保护长远规划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1988:72),成为环保规划的依据 。第五,法规的逐步形成。 1973年 4月 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烟囱除尘工作的意见》, 11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 废”排放试行标准》;之后的几年内又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等政策法规;1978年,我国 《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 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为环境保护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六,群众运动的兴起。正如一些 环保文献中描述的:“发动群众,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 开展综合利用”、“开展消烟除尘的群众运 动”等 (国家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1988)。通过群众运动进行环境保护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也 成为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初期的一大特色。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环境状况是好的,环境污染并没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大问题。当然 ,在 1978年之前我国污染物治理率也不高,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环 境保护意识差。 “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事情, 社会主义要解决吃饭问题 ”的说法被广泛认同。 优先发展重工业不仅牺牲了民生工业的发展,也使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第二,环保制度 执行率偏低。 1976年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 18%, 1977到 1979年也只徘徊在 40%左右。 第三 ,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滞后于污染。 (二)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时期:1979 -1991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国家发展战略 转变 ,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等制度建设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第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 到 1991年为止,我国制定并颁布了 12部资源环境法律, 20多件行政法规 , 20多件部门规章,累计 颁布地方法规 127件,地方规章 733件以及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规体 系,为强化环境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张坤民, 2005:15)。第二,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 32 ① “三同时”制度规定“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 以及可能 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 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