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该钢种治金成分中铬量的上限。 从图3所表明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900℃加热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碳浓度增加。 开始时增加较快,当大约5mi时,碳浓度基本不再增加。说明此时钢的奥氏体也已基本接 近平衡态。保温2min与保温24min的差别并不太大,说明奥氏体化开始时进行较快。对于合金 量较多的钢来说,提高淬火温度往往比添加或改变某些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作用要大。从该 试验的结果看出,轧辊淬火新工艺,即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的淬火法,可以进一步的提 高淬火温度,从而提高淬火效率,而不使奥氏休的晶粒长大。 5结论 (1)用X-射线衍射仪法测定淬火钢中马氏体碳浓度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尤其是对高 碳钢和高碳合金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用该方法对86Cr3两种高淬透性钢加热淬火温度对马氏体中碳浓度影响的研究表 明,处于铬量上限的A号钢与处于铬量中限的B号钢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马氏体碳浓度的 变化速度有所不同,即B号钢马氏体碳浓度高于A号钢,且在940℃以上时增加速度大大加 快,这是由于二者间形成碳化物类型和相对量差别造成的。 (3)用该方法对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与马氏体碳浓度的关系测定表明,保温时间对淬火马 氏体碳浓度影影不大。 参考文献 1刘永铨,钢的热处理。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1:2 南钢15t转炉LD-NGF高压复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LD一NGF高压复吹工艺原理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与研究了高压复吹过程,并通过其 与常压复吹试验的对比,为制定南钢复吹转炉的最佳操作工艺制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复吹治炼后期,采用大气量的高压气体对溶池进行后搅,可以比常压试验相对缩短治 炼时间45s,终渣氧化铁降低4~6%,同时还能提高终点的磷、硫分配比,使得脱磷、脱硫 反应更加接近平衡。此外,石灰的消耗量仍可进一步下降,并能够达到其合理的石灰用量范 围。 451该钢种冶 金 成分 中铬量的上限 。 从图 所表明的试验 结果 可 以看 出 , 在 ℃ 加 热时 , 随保温 时间的延长 , 碳浓度增加 。 开始时增加 较快 , 当 大约 时 , 碳浓度基本 不再 增加 。 说明此时钢的奥 氏体也 已 基 本 接 近平衡态 。 保 温 与保温 还 的差别并 不太大 , 说 明奥 氏体化开 始时 进 行较快 。 对于合金 量较多的钢来说 , 提高淬火温度往往比添加 或改 变某些 合金 元素对淬透 性 的作用 要大 。 从该 试 验 的结果看 出 , 轧辊淬火新工艺 , 即采 用快速加 热 、 短时保温 的淬火法 , 可以 进 一步的提 高淬火温 度 , 从 而提 高淬火效率 , 而 不 使奥 氏体 的晶粒长大 。 结 论 用 一 射线衍射仪 法测定 淬火钢 中马氏 体碳浓度是一种比较可靠 的方法 ,尤 其 是对高 碳钢和 高碳 合金钢 具 有更重要 的意义 。 用 该方法对 两种 高淬透性钢加 热淬火温度对 马氏体 中碳浓度影 响 的 研 究 表 明 , 处于铬量上限 的 号 钢 与处于铬量 中限 的 号钢随淬火加热温度升 高 , 马 氏体 碳浓度的 变化速度有所不同 , 即 号钢 马 氏体碳浓度高于 号钢 , 且在 ℃ 以 上 时 增 加 速度大大加 快 , 这是 由于二 者间形 成碳化物类型和 相对量差别造 成的 。 用 该方法对奥氏体化保 温时间与马 氏体碳浓 度的 关 系测定 表明 , 保温 时 间对淬火马 氏体碳浓度影影 不 大 。 参 考 文 献 刘永锉 钢 的热处理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南钢 转炉 一 高压复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一 高压复吹工艺原理试验研究 ” 着重分析与研 究 了高压 复吹过程 , 并通过 其 与常压复吹试验的对 比 , 为制定南钢复吹转炉 的最佳操作工艺制度提供可 靠的依据 。 在复吹冶炼后期 , 采 用大气量的高压气体对溶池 进行后搅 , 可以 比常压试验相对缩短冶 炼时间 , 终渣氧化铁降低 一 , 同时还 能提高终点的磷 、 硫 分 配 比 , 使得脱磷 、 脱硫 反应更加接近 平衡 。 此外 , 石灰 的消耗量仍可 进一步下降 , 并能够达 到 其合理 的石灰用量范 围 。 军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