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关鸿鹏等:X70管线钢及焊缝在模拟煤制气含氢环境下的氢脆敏感性 537· 向切取.该试验在配有高压釜的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1) 机中进行,将试样安装于高压釜中后,需在该模拟煤制 D6t 气环境下先预充氢24h,然后再在该环境中采用设定 式中,D为所求的氢扩散系数:L为式样的厚度:为滞 的拉伸速率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并以空气中的 后时间,其值为氢渗透电流为稳态电流63%时对应的 拉伸测试作为对比实验 时间.计算得到氢在实验用X70钢中的扩散系数为 冲击韧性试样参照标准GB/T229,垂直管道轴向 3.17×10-6cm2s. 取样,受到管道壁厚的限制,采用半尺寸试样.实验前 根据氢在X70钢中的扩散系数,可以计算氢在试 在温度为0℃的模拟煤制气环境下暴露30d,取出后 样中的扩散过程.计算采用的试样尺寸为3mm× 迅速在0℃条件下进行冲击韧性测试,以避免氢气逸 15mm×30mm,采用Matlab软件中的PDE模块对氢的 出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以空气中0℃下的冲击测试 扩散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忽略长边的边界效应,将模型 作为对比实验.裂纹扩展测试采用标准GB/T15970.6 简化为二维扩散: 中规定的双悬臂(DCB)试样,实验前预制疲劳裂纹,根 1aC(x)=C(x,+C(x (2) 据应力一应变曲线用螺栓进行加载,加载位移为保持 D a(t) ax dy 裂纹尖端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位移,试样开口向上 边界条件满足: 置于在含氢煤制气环境下暴露30d,取出后观察裂纹 C(x,0,t)=C。,t≥0:C(0,y,)=Co, 的扩展情况. t≥0:C(x,1.5,t)=Co,1≥0;C(x,0.3,t)=Co, t≥0:C(x,y,0)=0,0<x<14,0<y<14. 2结果与分析 其中,D为扩散系数,cm2·sl:x为试样的宽度,cm;y 2.1X70钢中氢扩散与积累过程 为试样的厚度,cm;C为试样的浓度,mol·cm3:t为时 X70钢母材在0.5 mol.L-H2S0,+0.2gL硫脲 间,s. 图3为X70钢在含氢环境下分别暴露10h和 溶液中,l0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的氢渗透I-t曲 100h后,试样中心截面各位置氢浓度C与边界氢浓度 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加,渗氢 C。的比值,对于计算样品而言,截面中心为氢浓度最后 电流密度逐渐增加,并在一定时间后出现稳态电流密 达到饱和状态的位置,观察发现,暴露时间达100h后, 度.说明当试样内外存在浓度梯度时,表面的氢原子 计算试样中心截面氢扩散基本达到稳态 能够进入X70钢并在内部发生定向扩散 为了进一步明确在煤制气气态含氢环境下,X70 0.20 钢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氢原子浓度,将与计算采用的尺 寸一致的X70钢样品暴露在4MPa总压,0.2MPa氢气 0.15 分压的煤制气含氢环境下,达到100h后测试其内部可 扩散氢含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在实验条件下暴 露100h后,内部的氢质量分数由2×10-8增加为 0.10 1.9×10”,上升了约一个数量级. 对于以上模拟及试验结果,可以从氢在材料中的 0.05 溶解行为进行解释.在煤制气气态含氢环境下,由于 H,分子的体积大,其本身不能进入金属,只有分解成 原子氢H才能进入.在一定的温度下,H,与H的转换 200040006000 800010000 为吸热反应,关系满足 s 图2X70钢母材在0.5molL1H2S04+0.2gL1硫脲环境中 H-H.Q-440kJ-mol- (3) 10mA·cm2电流密度下的氢渗透曲线 温度越高,H,气中H的比例(自由态H和分子态 Fig.2 Hydrogen permeation curve of X70 steel base metal in 0.5 H2数目之比)cu/c,就越大.研究表明,温度T<10O0K molL H2SO+0.2gL thiourea environment under 10 mA.cm-2 时,在H,中原子氢的数量可忽略不计四.但H,能够 current density 通过表面吸附,进而分解成H进入材料.在金属内部, 氢的扩散系数决定于材料的点阵常数,陷阱类型 原子互作用力处于平衡,而在金属表面,原子的配位数 和数量,是表征扩散难易程度的重要参量,可以根据时 比内部要小.故原子互作用力不平衡,从而使金属具 间滞后法29,山进行计算: 有表面能,这种不平衡的互作用力能把异类原子吸引关鸿鹏等: X70 管线钢及焊缝在模拟煤制气含氢环境下的氢脆敏感性 向切取. 该试验在配有高压釜的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机中进行,将试样安装于高压釜中后,需在该模拟煤制 气环境下先预充氢 24 h,然后再在该环境中采用设定 的拉伸速率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 并以空气中的 拉伸测试作为对比实验. 冲击韧性试样参照标准 GB / T 229,垂直管道轴向 取样,受到管道壁厚的限制,采用半尺寸试样. 实验前 在温度为 0 ℃ 的模拟煤制气环境下暴露 30 d,取出后 迅速在 0 ℃ 条件下进行冲击韧性测试,以避免氢气逸 出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以空气中 0 ℃ 下的冲击测试 作为对比实验. 裂纹扩展测试采用标准 GB / T15970. 6 中规定的双悬臂( DCB) 试样,实验前预制疲劳裂纹,根 据应力--应变曲线用螺栓进行加载,加载位移为保持 裂纹尖端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位移,试样开口向上 置于在含氢煤制气环境下暴露 30 d,取出后观察裂纹 的扩展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 1 X70 钢中氢扩散与积累过程 X70 钢母材在0. 5 mol·L - 1 H2 SO4 + 0. 2 g·L - 1硫脲 溶液中,10 mA·cm - 2电流密度条件下的氢渗透 I - t 曲 线如图 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加,渗氢 电流密度逐渐增加,并在一定时间后出现稳态电流密 度. 说明当试样内外存在浓度梯度时,表面的氢原子 能够进入 X70 钢并在内部发生定向扩散. 图 2 X70 钢母材在 0. 5 mol·L - 1 H2 SO4 + 0. 2 g·L - 1 硫脲环境中 10 mA·cm - 2电流密度下的氢渗透曲线 Fig. 2 Hydrogen permeation curve of X70 steel base metal in 0. 5 mol·L·1 H2 SO4 + 0. 2 g·L·1 thiourea environment under 10 mA·cm - 2 current density 氢的扩散系数决定于材料的点阵常数,陷阱类型 和数量,是表征扩散难易程度的重要参量,可以根据时 间滞后法[2,9,11]进行计算: D = L2 6tL . ( 1) 式中,D 为所求的氢扩散系数; L 为式样的厚度; tL为滞 后时间,其值为氢渗透电流为稳态电流 63% 时对应的 时间. 计算得到氢在实验用 X70 钢中的扩散系数为 3. 17 × 10 - 6 cm2 ·s - 1 . 根据氢在 X70 钢中的扩散系数,可以计算氢在试 样中的 扩 散 过 程. 计算采用的试样尺寸为3 mm × 15 mm × 30 mm,采用 Matlab 软件中的 PDE 模块对氢的 扩散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忽略长边的边界效应,将模型 简化为二维扩散: 1 D C( x,y,t) ( t) =  2 C( x,y,t) x 2 +  2 C( x,y,t) y 2 . ( 2) 边界条件满足: C( x,0,t) = C0,t≥0; C( 0,y,t) = C0, t≥0; C( x,1. 5,t) = C0,t≥0; C( x,0. 3,t) = C0, t≥0; C( x,y,0) = 0,0 < x < 14,0 < y < 14. 其中,D 为扩散系数,cm2 ·s - 1 ; x 为试样的宽度,cm; y 为试样的厚度,cm; C 为试样的浓度,mol·cm - 3 ; t 为时 间,s. 图 3 为 X70 钢 在 含 氢 环 境 下 分 别 暴 露 10 h 和 100 h 后,试样中心截面各位置氢浓度 C 与边界氢浓度 C0的比值,对于计算样品而言,截面中心为氢浓度最后 达到饱和状态的位置,观察发现,暴露时间达100 h 后, 计算试样中心截面氢扩散基本达到稳态. 为了进一步明确在煤制气气态含氢环境下,X70 钢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氢原子浓度,将与计算采用的尺 寸一致的 X70 钢样品暴露在 4 MPa 总压,0. 2 MPa 氢气 分压的煤制气含氢环境下,达到100 h 后测试其内部可 扩散氢含量,测试结果如表 1 所示. 在实验条件下暴 露 100 h 后,内 部 的 氢 质 量 分 数 由 2 × 10 - 8 增加 为 1. 9 × 10 - 7,上升了约一个数量级. 对于以上模拟及试验结果,可以从氢在材料中的 溶解行为进行解释. 在煤制气气态含氢环境下,由于 H2分子的体积大,其本身不能进入金属,只有分解成 原子氢 H 才能进入. 在一定的温度下,H2与 H 的转换 为吸热反应,关系满足 1 2 H2 H,ΔQ = 440 kJ·mol - 1 . ( 3) 温度越高,H2气中 H 的比例( 自由态 H 和分子态 H2数目之比) cH /cH2 就越大. 研究表明,温度 T < 1000 K 时,在 H2中原子氢的数量可忽略不计[12]. 但 H2 能够 通过表面吸附,进而分解成 H 进入材料. 在金属内部, 原子互作用力处于平衡,而在金属表面,原子的配位数 比内部要小. 故原子互作用力不平衡,从而使金属具 有表面能,这种不平衡的互作用力能把异类原子吸引 · 735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