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64 工程科学学报,第42卷,第10期 建立的组合模型,用于对可变形状进行数学描述 (a) (b) 本文采用多幅前列腺超声图像轮廓上的40个 轮廓标签点训练前列腺活动表观模型,建立形状 模型和灰度模型: XmodXmod +Psbs,Gmod Gmod +Pabg (1) (c) (d) 式中:mod和Gmod表示训练集上前列腺轮廓的均 值形状和前列腺区域上的均值灰度.P和P是前 列腺形状模型和灰度模型的主特征向量矩阵,b和 b分别为形状和灰度特征对应的权重参数,通过更 (e) () 新bs和bg得到新的模型(Xmod,Gmod),其中Xmod表示 前列腺形状,Gmod表示区域灰度 引入b的权重项W、,建立组合模型如下: Wsbs WPT(Xmod-mod))/Qs PT(Gmod-Gmod) ΓQs c=Qc 图1初始姿态Tm对收敛结果的影响.(a~d)初始姿态参数过大无 (2) 法收敛:(e~f)初始姿态满足收敛条件 X mod =Xmod+PsWsQsc,Gmod =Gmod+Pgegc (3) Fig.I Effect of the initial position parameter Tin on the results of convergence:(a-d)large initial position parameter resulted error 式中,c为模型的组合参数,矩阵Q为组合参数的主 convergence:(e)initial position parameter met convergence conditions 特征向量矩阵,可分解成形状参数和灰度参数的 前列腺图像的预分割.在图像数据的训练过程中, 主特征向量矩阵Q和Qg 为了减轻超声图像姿态变化和不同病人图像的灰 对于一幅新的超声图像来说,采用活动表观 度差异的影响,采用增强系数(Enhanced correlation 模型进行分割的过程即是求解图像Xmod和Gmod过 coefficient,.ECC)算法I7对所有的超声图像进行通 程,因此需要估计式(3)中对应的组合参数c.在估 道对齐,同时进行像素灰度的归一化,区间值为 计组合参数c的过程中,Cootes建立了多元线性回 [0,1.对每一张训练图像提取特征标签P=(X,V, 归模型,如式(4),认为在前后两次迭代更新的 其中X=(Xima:Vima)表示像素点的图像坐标,V= 过程中,组合参数的更新量△c与灰度变化量△G呈 (d,d2,a1,…,ag)表示以X为中心的3×3邻域的均值 线性关系: d1、标准差d2和邻域灰度值(a1,·,a9. △c=A(Gcr-Gias)=A△G (4) 对训练数据集有放回的随机抽样,并随机选 式中,Gs和Gur分别表示纹理模型前后两次迭代 择特征子集,以信息增益作为特征的选择指标生 过程中的灰度值,△c和△G分别表示下一次纹理参 产每一棵子树,当信息增益达到最小值或者达到 数的更新量和当前的灰度变化量,矩阵A是线性模 最大指定深度时停止生长.在随机森林中,每一棵 型的系数,在图像训练过程中计算得到 子树的结构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分类过程中,每一 线性迭代模型的收敛条件是形状模型的初始 个测试样本都会在不同的子树中得到不同分类结 姿态参数Tini(xo,yo,o,Ro(x,y表示平移坐标、0表示 果,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决策结果作为随机森林 旋转、R表示缩放比例)接近目标轮廓姿态Tm, 的最终分类结果.前列腺随机森林模型的训练和 此时AT=Tmi-Tml→0.图1(a)~(d)分别展示 预测过程如图2所示,对于一张新的超声图像,随 当初始姿态参数过大而无法正常收敛的情况,其 机森林分类器将输出前列腺区域预测结果的二值 中蓝色轮廓标签点为当前图像的目标轮廓姿态, 图像 黄色轮廓为初始姿态,此时模型均无法实现收敛. 1.3估计形状模型的姿态参数 图l(e)~(f)是初始姿态Timi满足收敛条件时的收 如图3所示,将前列腺形状模型下的均值形状 敛结果 mod的质心对齐到图像坐标系的原点,此时mod 12前列腺超声图像随机森林模型 可表示为:mod=1,1,2,2,…,mabmab (mab=40), 为了准确的估计一张新的超声图像上前列腺 (b,mb)表示蓝色标签轮廓点的图像坐标值,mb 区的姿态参数,建立前列腺超声图像的随机森林 是标签点的数量,当前的姿态参数To=(0,0,0,1) 模型,对图像上的灰度特征进行二分类,从而实现 以预分割的二值图像前列腺区域的边界轮廓作为建立的组合模型,用于对可变形状进行数学描述. 本文采用多幅前列腺超声图像轮廓上的 40 个 轮廓标签点训练前列腺活动表观模型,建立形状 模型和灰度模型: Xmod = X¯mod + Psbs ,Gmod = G¯ mod + Pg bg (1) X¯mod G¯ mod Ps Pg bs bg bs bg (Xmod,Gmod) Xmod Gmod 式中: 和 表示训练集上前列腺轮廓的均 值形状和前列腺区域上的均值灰度. 和 是前 列腺形状模型和灰度模型的主特征向量矩阵, 和 分别为形状和灰度特征对应的权重参数,通过更 新 和 得到新的模型 ,其中 表示 前列腺形状, 表示区域灰度. 引入 bs的权重项 Ws,建立组合模型如下: b= ( Wsbs bs ) =   WsP T s (Xmod − X¯mod) P T s (Gmod −G¯ mod)  = ( Qs Qs ) c = Qc (2) X mod = X¯mod + PsWsQsc,Gmod = G¯ mod + PgQg c (3) c Q Qs Qg 式中, 为模型的组合参数,矩阵 为组合参数的主 特征向量矩阵,可分解成形状参数和灰度参数的 主特征向量矩阵 和 . Xmod Gmod c c ∆c ∆G 对于一幅新的超声图像来说,采用活动表观 模型进行分割的过程即是求解图像 和 过 程,因此需要估计式(3)中对应的组合参数 . 在估 计组合参数 的过程中,Cootes 建立了多元线性回 归模型[13] ,如式(4),认为在前后两次迭代更新的 过程中,组合参数的更新量 与灰度变化量 呈 线性关系: ∆c = A(Gcur −Glas) = A∆G (4) Glas Gcur ∆c ∆G A 式中, 和 分别表示纹理模型前后两次迭代 过程中的灰度值, 和 分别表示下一次纹理参 数的更新量和当前的灰度变化量,矩阵 是线性模 型的系数,在图像训练过程中计算得到. Tini(x0, y0, θ0,R0) x, y θ R Tfin ∆T = ∥Tini −Tfin∥ → 0 Tini 线性迭代模型的收敛条件是形状模型的初始 姿态参数 ( 表示平移坐标、 表示 旋转、 表示缩放比例)接近目标轮廓姿态[13] , 此时 . 图 1(a)~(d)分别展示 当初始姿态参数过大而无法正常收敛的情况,其 中蓝色轮廓标签点为当前图像的目标轮廓姿态, 黄色轮廓为初始姿态,此时模型均无法实现收敛. 图 1(e)~(f)是初始姿态 满足收敛条件时的收 敛结果. 1.2    前列腺超声图像随机森林模型 为了准确的估计一张新的超声图像上前列腺 区的姿态参数,建立前列腺超声图像的随机森林 模型,对图像上的灰度特征进行二分类,从而实现 P= (X,V) X= (xima,yima) V = (d1,d2,a1,··· ,a9) X 3×3 d1 d2 (a1,··· ,a9) 前列腺图像的预分割. 在图像数据的训练过程中, 为了减轻超声图像姿态变化和不同病人图像的灰 度差异的影响,采用增强系数(Enhanc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CC)算法[17] 对所有的超声图像进行通 道对齐,同时进行像素灰度的归一化,区间值为 [0,1]. 对每一张训练图像提取特征标签 , 其 中 表示像素点的图像坐标 , 表示以 为中心的 邻域的均值 、标准差 和邻域灰度值 . 对训练数据集有放回的随机抽样,并随机选 择特征子集,以信息增益作为特征的选择指标生 产每一棵子树,当信息增益达到最小值或者达到 最大指定深度时停止生长. 在随机森林中,每一棵 子树的结构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分类过程中,每一 个测试样本都会在不同的子树中得到不同分类结 果,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决策结果作为随机森林 的最终分类结果. 前列腺随机森林模型的训练和 预测过程如图 2 所示,对于一张新的超声图像,随 机森林分类器将输出前列腺区域预测结果的二值 图像. 1.3    估计形状模型的姿态参数 X¯mod X¯mod X¯mod = [ x¯1, y¯1, x¯2, y¯2,··· , x¯nlab , y¯nlab ] (nlab = 40) ( x¯nlab , y¯nlab ) nlab T0 = (0,0,0,1) 如图 3 所示,将前列腺形状模型下的均值形状 的质心对齐到图像坐标系的原点,此时 可表示为: , 表示蓝色标签轮廓点的图像坐标值, 是标签点的数量,当前的姿态参数 . 以预分割的二值图像前列腺区域的边界轮廓作为 (a) (b) (c) (d) (e) (f) 图 Tini  1    初始姿态 对收敛结果的影响. (a~d)初始姿态参数过大无 法收敛;(e~f)初始姿态满足收敛条件 Fig.1 Tini     Effect  of  the  initial  position  parameter on  the  results  of convergence:  (a−d)  large  initial  position  parameter  resulted  error convergence; (e−f) initial position parameter met convergence conditions · 1364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2 卷,第 10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