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一章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 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指将瀕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自从开展生物保护 工作以来,人们都知道对栖息地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对物种来说,野生 状态下的保护才能真正维持其种群的生存力、繁殖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人们长期致力于就地 保护的原因。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长,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野生生物 需要人类的协助才能生存。尽管我们在就地保护上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全 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许多物种仍然丧失了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条件和能力,对这些物种只能 进行迁地保护。在动物方面,目前有近3000种鸟类和哺乳类只有在迁地保护下才能生存;植 物方面,世界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顾问委员会( CGIAR)等迁地保护了约500种植物 物种(主要是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植物园保护秘书处(BGCS)协调全球的植物迁地保护工作, 共保存了2万余个物种,约占全球植物种数的8%。 迁地保护被视为保护物种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点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怀疑,并 与就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例如,1987年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项3750万美元的生物多样 性保护计划中,仅有略超过1%的经费用于迁地保护。人们忽视或反对迁地保护的主要原因, 在于认为迁地保护由于脱离了原生境,即使某个物种被保存下来,其遗传基础也产生了变化 而并非原来的物种;尤其是许多热带的高大乔木和一些需要有特殊共生、伴生关系的物种, 些需专一性动物进行传粉的植物等,迁地保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严峻的现实表明,单 纯运用就地保护,远远挽救不了所面临的高速度的物种灭绝现状。在目前大量急需保护的物 种中,许多实际上并非处于它们的原生境,而是残存于已经严重破坏了的原生境中,或已失去 了其原生境。所以迁地保护是生物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与就地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未来的生物保护工作,既不可能进行极端地迁地保护,把所 有的野生生物都在人类集约管理下生存;也不可能进行极端地就地保护,在自然环境中保护 所有生物的进化潜力,而是居于这两种形式之间,采取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节迁地保护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迁地保护的目的 进行物种迁地保护的目的,并不是以人工种群代替野生种群,而是增加濒危物种的种 群数量。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濒危动植 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保证其食物供应,治疗受伤、生病个体,采取节育或人工受精,淘 汰某一年龄段个体等进行人工管理,调整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结构,减少随机因素对小种 群的影响,使迁地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最佳年龄结构。当迁地种群数量上升 到一定量时,通过对人工驯养个体进行野化训练,在适宜的生境中不断地释放迁地种群的繁第十一章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 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自从开展生物保护 工作以来,人们都知道对栖息地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对物种来说,野生 状态下的保护才能真正维持其种群的生存力、繁殖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人们长期致力于就地 保护的原因。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长,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野生生物 需要人类的协助才能生存。尽管我们在就地保护上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全 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许多物种仍然丧失了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条件和能力,对这些物种只能 进行迁地保护。在动物方面,目前有近 3000 种鸟类和哺乳类只有在迁地保护下才能生存;植 物方面,世界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顾问委员会(CGIAR)等迁地保护了约 500 种植物 物种(主要是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植物园保护秘书处(BGCS)协调全球的植物迁地保护工作, 共保存了 2 万余个物种,约占全球植物种数的 8%。 迁地保护被视为保护物种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点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怀疑,并 与就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例如,1987 年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项 3750 万美元的生物多样 性保护计划中,仅有略超过 1%的经费用于迁地保护。人们忽视或反对迁地保护的主要原因, 在于认为迁地保护由于脱离了原生境,即使某个物种被保存下来,其遗传基础也产生了变化 而并非原来的物种;尤其是许多热带的高大乔木和一些需要有特殊共生、伴生关系的物种, 一些需专一性动物进行传粉的植物等,迁地保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严峻的现实表明,单 纯运用就地保护,远远挽救不了所面临的高速度的物种灭绝现状。在目前大量急需保护的物 种中,许多实际上并非处于它们的原生境,而是残存于已经严重破坏了的原生境中,或已失去 了其原生境。所以,迁地保护是生物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与就地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未来的生物保护工作,既不可能进行极端地迁地保护,把所 有的野生生物都在人类集约管理下生存;也不可能进行极端地就地保护,在自然环境中保护 所有生物的进化潜力,而是居于这两种形式之间,采取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节 迁地保护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迁地保护的目的 进行物种迁地保护的目的,并不是以人工种群代替野生种群,而是增加濒危物种的种 群数量。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濒危动植 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保证其食物供应,治疗受伤、生病个体,采取节育或人工受精,淘 汰某一年龄段个体等进行人工管理,调整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结构,减少随机因素对小种 群的影响,使迁地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最佳年龄结构。当迁地种群数量上升 到一定量时,通过对人工驯养个体进行野化训练,在适宜的生境中不断地释放迁地种群的繁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